第A09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2年07月03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简单素净即好

    文 唐骋华

    邵宛澍今年四十刚出头,在“吃货界”资历不算深,道行却已不浅。他这样向记者解析上海本帮菜的上菜程序:“依次是冷菜、热炒、大菜,为什么呢?因为冷菜就是等人时候吃的呀。”可惜,这传统已被淡忘,现在的饭局都要等人到齐了才点菜。

    邵宛澍坦言,自己对美食和厨艺的热爱,继承自祖母,从最简单的剥毛豆、炒青菜学起。这些也是美食带给邵宛澍最初的味道。七八岁时他学做青蟹,结果被蟹的利钳戳伤,右手食指还留下一道长约2厘米的伤痕。伤痕不仅没有吓跑邵宛澍,反而钳住了他对本帮菜的执着。哪怕后来赴美国留学,他也热衷于做菜。

    也因此,邵宛澍的美食观较传统。每次下馆子,尤其是吃本帮菜,他多点烤麸、红烧肉、豆腐汤……简单素净,没有花哨的点缀或搭配。“竹笋烤肉就是竹笋烤肉,咸菜炒肉丝就是咸菜炒肉丝,侬勿要帮我放其他物什。”他评判一道菜好坏的标准是:原料正宗,不放味精。

    这一点,也贯穿于《梅玺阁菜话》和《下厨记》等书里。邵宛澍强调的是原汁原味,并且和蔡澜相似,也不刻意追捧珍贵食材。他最爱细细讲解葱油白切肉、烤籽鱼、蚝油牛肉、番茄蛋汤、清炒腰花等“家常小菜”的做法,传授点小技巧。

    透过让人垂涎欲滴的文字,邵宛澍 还想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对于由各种菜系混搭出来的“新上海菜”,他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创新是应该的,但既然标榜为本帮菜,首先得用上海本地原料烹制,在此基础上花样翻新,而非“无中生有”。

    作为吃货,邵宛澍的爱与恨都源于对美食的迷恋。他迷恋本帮菜的味道,那是家乡的滋味、成长的滋味、记忆的滋味。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人物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人物
   第A11版:人物
   第A12版:话题
   第A13版:话题
   第A14版:读城
   第A15版:读城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品牌
   第A21版:品牌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影像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知味
   第B11版:IN用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宝贝
   第B15版:游戏
   第B16版:心事
   第B17版:星座
   第B18版:身体
   第B19版:资讯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每个烧菜的人都有颗大厨的心
简单素净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