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青年调查

第A03版
城事
 
标题导航
 
  2014年06月1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记忆”活动开放历史建筑 怀旧市民陪八旬老母亲遍游上海老房子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老人参观枕流公寓。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摄

    本报讯 “我们自己就是住在老房子里,所以对老房子特别有感情。今天开放的很多建筑,都是首次对外开放,这样的机会难得,一定要‘轧次闹猛’。”日前,静安区文管委、文化局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组织了一系列老少咸宜的“城市记忆”市民体验活动,开放了周璇等文化界名人居住过的枕流公寓、“远东第一豪宅”的吴同文的住宅等多处知名的历史建筑,吸引了如潮的人流。

    在枕流公寓,青年报记者邂逅了54岁的陆阿姨和她的老伴,这是他们当天的第三个探访地。为了文化遗产一日游,她凌晨5点就起床了,给当天想要去的老建筑排好了序。她去的第一个建筑就是程乃珊作品《蓝屋》的原型、曾被老上海人称为“绿房子”,原是颜料大王吴同文的住宅。第二栋建筑是熊佛西楼。“真的是人山人海哦,‘绿房子’那里凌晨就有人排队了,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排了很长的队。”

    陆阿姨介绍说,她家住在历史保护建筑平安大楼里,住了20多年了,对老房子特别有感情。“平时这些老建筑都不开放,都没机会进去看看。这次机会难得,一次要抓牢。”

    夏女士是陪着81岁的老母亲来参观老房子的。在过道里,她和住在枕流公寓里业已30多年的梁阿婆聊了起来。梁阿婆热心地带她到一个门洞前,透露说,公寓的门质地非常好,一些不懂的新住户将门拆了,非常可惜。公寓的六楼和七楼都是复式的,在当年,这样的建筑可是非常时髦的。

    本来上午只安排接待2批客人,但由于队伍排得太长,一共放进了5批,青年报记者走出枕流公寓的时候已到了中午时分,仍有一批游客在门口,不依不饶地想要进入。

    据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介绍,枕流公寓里曾住了不少名人,如电影明星周璇、孙景璐夫妇、孙道临夫妇、乔奇等,越剧演员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著名画家沈柔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等。在公寓门口,记者还邂逅了胡厥文的儿媳、80多岁的老太太。

    当天,同样热门的还有“绿房子”,记者遇见了好几位打算慕名探访的白领,其中一位上午已去过“绿房子”,但由于队伍排得见不到底,打算下午再去。由于市民实在太过热情,现场出动了不少警力维持秩序。

    “没想到市民会那么热衷于参观这些老房子。”据杨继光介绍,铜仁路333号吴同文住宅因为是首次对社会开放,很多市民连夜排队,以求一睹其绝世风采。

    还有枕流公寓、小校经阁、嘉道理住宅等平时身居深巷,人们难以一睹芳容的老宅,也都向市民敞开了大门。

    当天,静安区还成立了一支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的共建单位宝山、静安、长宁、普陀、闸北五区骑游队组成的“上海历史文化骑游队”,今后,这支队伍将投入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中,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贡献。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青年调查
   第A03版:城事
   第A04版:共青团
   第A05版:维权
   第A06版:早知道
   第A07版:青年
   第A10版:文体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球周刊
   第A13版:球周刊
   第A14版:球周刊
   第A15版:球周刊
   第A16版:球周刊
52次“爆破”杀灭癌细胞
“城市记忆”活动开放历史建筑 怀旧市民陪八旬老母亲遍游上海老房子
市委通过“若干意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首创“负面清单”
今夏本市供水形势仍较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