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2年09月19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布厅
沪语歌谣入课堂 小学版:47首 中学版:23首

    本报讯 记者 刘晶晶  “社员挑河泥哎,心里真欢喜哎……”昨天下午,复旦附中高一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同学们一起边弹边唱着这样一首“古老”的上海话歌谣。据悉,本学期开始,一本充满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教材《歌谣》被选入了本市中小学拓展课教材,老上海的弄堂歌谣,上海说唱,沪语RAP等,都走进了本市中小学生课堂。

    教材收纳各地歌谣

    这本《歌谣》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两册,其中小学版中包含了47首歌谣,中学版则包含了23首歌谣。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教材还配有CD。 

    记者看到,小学版由读、唱、玩、演、赏五个板块组成,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沪语八字令《从前有个老伯伯》,优美动听的沪语童谣《小灯笼》、游戏小品《丢手绢》等;中学版则由吟诵、歌唱、欣赏三个板块组成,除经典歌谣外,还选编了上海说唱、快板、独角戏、RAP中的沪语代表作品等。“中学生比较喜欢新式的东西,所以像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王力宏的《盖世英雄》、S.H.E的《中国话》等三首洋溢着中国风的流行歌曲也被选进教材。”范慧英表示。

    除了沪语作品外,教材中还收录了粤语童谣《月光光》、江苏民歌《杨柳青》、云南民歌《猜调》、东北民歌《小拜年》、浙江民歌《对鸟》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民歌和童谣。“选编时我们本打算以沪语为主,但考虑到这本教材要进课堂,为了让孩子接触更多的语言文化,所以我们也收集了一些其他地区的经典歌谣。”范慧英说,其他地方的方言歌谣各选了一首,供学生欣赏为主,而沪语歌谣是从近百首中挑选出来的,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

    音乐课、语文课都能用

    徐汇区的宛平中学,80%的学生来自外地。“我们在音乐课上教孩子们唱上海话歌谣,同时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来介绍自己,既是融入,又有寻根。”宛平中学音乐教师龚嶺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孩子的自信心有所增强,同时也学会了感恩。

    据了解,作为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材,《歌谣》主要将用于音乐课、班会课和情感教育课上,由音乐老师上课使用,其他科目如语文课的老师,也可以用它作为介绍沪语等各地的方言教材使用。

    复旦附中高一新生每周都有一节音乐课,同学们都对这本新教材挺感兴趣。“我们学校学生的‘品种’比较多,外地的、国际的,包括老师,也大部分是外地老师,所以推广上海话有一定困难,但这也是种契机。”附中的语文老师张平说,能让学生喜欢和传承上海话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兴趣,想学,愿意学,首先外地老师也要有这样的意愿。出生于广西的张平就是靠自学,现在说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语文教学主要是情感体验,生命体验,引入方言后,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张平说,自己曾经在讲解辛弃疾《水龙吟》里那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时,灵机一动让同学们用一句上海话来概括他此时的心情,同学们顿时心领神会地说出“窝色”这个词。“现在这本教材的出现,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是个很好的补充。”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4小时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时事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时事
   第A09版:事件
   第A13版:财经·动态
   第A14版:财经·理财
   第A15版:证券·选股
   第A16版:证券·看盘
   第B01版:青新生活
   第B02版:青年视角
   第B03版:早知道
   第B04版:微生活·城事
   第B05版:微生活·城事
   第B06版:微生活·青春荟
   第B07版:微生活·网兜
   第B08版:微生活·百态
   第B09版:青女郎
   第B10版:互动·维权
   第B11版:互动·新知
   第B12版:文娱
   第B13版:文娱
   第B14版:体育
   第B15版:体育
   第B16版:体育
沪语歌谣入课堂 小学版:47首 中学版:23首
上海南站:从South更换到Nan需时间
四成受访市民消极对待烦恼
市公积金中心收购上海晶城公租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