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学科辅导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高中周刊

第A02版
校园新闻

第A03版
升学
 
标题导航
 
  2016年10月18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值得关注六大特点
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写作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学会多元视野关注社会,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体验。作文题目理解不设障碍,立意明朗健康、积极向上;具有开放的选材构思空间,易于让考生灵活取材,创意构想;方便打破立意的局限,利于考生发散思维;不限文体,能使考生各显所长,尽情发挥。

    从近几年高考考场文题来看,高考作文正体现了“课标”精神,以下几个方面共有的特点值得我们2017年备考的师生高度关注:

    (一)显著的人本性。就是作文题几乎没有审题、理解上的障碍,考生都有话可写,有事可叙。这也正体现了“减负”的课改理念。考题一目了然,似曾相识,直白、简洁、明了,基本不需要考生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审题,这就为考生节省了审题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为考生“独特地选材、自主地表达、个性化地立意”提供了驰骋的写作空间。

    如“与你为邻”(广东)、“评价他人的生活”(上海)、“好奇心”(江苏)、“奖惩之后”(全国)等,都很直白、简洁、明了。

    (二)强烈的时代性。低碳、环保、绿色、科技、创新等是当今倡导的工作、生活的理念与方式。

    2016年北京的《神奇的书签》,以及江苏考过的《绿色生活》等高考文题就“即时”地予以呈现。

    还有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江西卷曾以洞庭鼠害为背景材料;重庆的《生活在自然中》;浙江的《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辽宁的《交通灯的故事》;宁夏、海南的《我和小鸟》等,无不在引导考生去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考生承担责任、正视现实、面向生活、回归心灵、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使考生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对象的关联性。考察近年的作文题,写作对象的关联性特点非常突出。天津的《人之常情》,就是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所谓“人之常情”,就是让考生发表自己对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感情的观点与看法。当然,如果将这个题目运用发散思维反过来写,即反常情的写作,一般人该怎么样的时候他偏偏不这样,也是可以的,并且容易出彩。 

    但要写好这个作文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要想打动人、得高分,必须写自己最熟悉、与自己关系最密切、最有意义的人。如老师、同学、父母、兄弟、朋友等等。可以选择几件具体的事情,也可以设置一些特别的生活情景,在“他们”与自己的观照中,写出你的体验与感悟来。

    江苏的《好奇心》,就是说明“好奇心”与“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之间的关系。浙江的《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实际上就是在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与关联中亮出考生的理解和感受。

    (四)视角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可供考生选材、立意的视角是丰富、多样的,见仁见智的,只要考生平时注意观察、积累和思考,知道的事情多,阅读面广,就一定会有英雄用武之地的。

    面对《坚强》,四川的抗震救灾、湖南的抗击雪灾和运动员为了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不畏艰辛、失去亲人的孤儿自强不息等,都可以说是坚强的表现。

    全国Ⅱ卷的《海龟和老鹰》,意在说明人的动机和结果有时可能不一致。即有些人是抱着好心去帮助别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比如我们去救助贫困的学生,却把他们不幸的遭遇和信息无意中公开了,以致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北京的《杯子满了吗?》,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这是一个有关生命的极限问题。做事情的先后顺序问题。抓大放小的问题。工作中、生活中、人生中重要大的事情要优先办好。还有关注有价值的东西;学会迁移;修炼无止境;发展是绝对的,等。

    总之,本题旨在引导考生在认识和处理事情时,如何正确处理大与小、重与轻、缓与急、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和冲突,以提高自己实际处世做事的能力。

    (五)寓意的深刻性。这主要是指有的作文题含有引申、比喻、象征的意义,考生一定要仔细审视,不可仅从字面上就事论事,否则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以山东的《春来草自青》为例,就要抓住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春,草,青。春是先决条件和原因基础,青是结果和呈现。而“自”字却不可忽视,因为“自”就是自动,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没有条件和要求,无需人为的力量和因素。

    写作本题,若能紧扣“春”与“青”的关系来写,就成功了一大半。这里的“春”,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更应该领会为适宜的环境、大好的机遇、有利的条件、恰当的时机……而“草”也不是了无生气的枯枝败叶,它必须要有草的属性、活力和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走向“自青”。

    再如全国Ⅱ卷《海龟·老鹰·好心人》,这实际上是让考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施于人”这个中国人大都认同的基本伦理规范和待人处世方法的道理,进而思考为什么“人们往往好心办坏事?”的命题,还有湖南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同样如此。

    2010年浙江的“角色转化之间”、辽宁的“舍与得”等也是这样的文题。

    (六)“再现”的新颖性。一些曾经考过的陈题、旧题现又“再现”在高考考卷上,这就要考生能够与时俱进,运用当今的新人新事,表现出新主题,给人以新颖的感动。

    如安徽的《带着感动出发》,就不曾一次地考过,但时过境迁,以前的考生所写的感动就与现在的有所区别,出发的目标也可能有一定的不同。 

    对于这个文题,考生首先一定要明白是什么让人感动,更重要的是受到感动后是如何“出发”的。所谓的出发就是有了行动,并且,这样的行动是受到感动以后自觉的行为,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说, 感动之后该做什么,如何做是重点记述的内容。

    四川的《坚强》,与之前的全国卷和其他省、市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与《面对挫折(坎坷、不幸、磨难)》等题目异曲同工,关键是怎么样让阅卷老师“心动”。

    湖北的《举手投足之间》,也是屡见不鲜的题目。但又与以往不同,这个作文题重在引导考生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与细微举动,从而见微知著,窥斑见豹。可写身边普通人的一举一动,也可写伟人、名人的一言一行;可写个人的生活细节,也可写集体甚至一个民族的行为。

    【小结】

    纵观这几年高考作文题,要想获得高(满)分,总的要求是: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积极的思想主题;厘清作文对象相互间的关系、主次、详略等问题;写作视角的多样性,运用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关注文题的象征、比喻等意义,透过表象,开掘出本质的、深层的意义;常见的“旧题”要能够翻出新意来,等。

    一句话,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给人一些东西,不能如白开水似的没有一点“味道”,总得给阅卷老师一点思想,一点启发,一点知识,一点预热,一点美感,换句话说,一篇作文必须超过阅卷老师——全面超越很难,但是在某一领域超越,比如选材、立意、谋篇、形式、语言等方面,比如在每个考生所写的自己熟悉的、经历的生活这个领域中,是完全能够超过阅卷老师的,因为,你写的东西是你的“专利”,是独一无二的,不但可能,而且是必须做到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导报》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梅园路77号17楼  邮编:200070
总机:021-61176117
  编辑部电话:61177876 | 发行部电话:61177866 | 广告部电话:61177871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8
   第A01版:高中周刊
   第A02版:校园新闻
   第A03版:升学
   第A04版:青苹果
   第A05版:学科辅导
   第A06版:学科辅导
   第A07版:讲坛
   第A08版:红花
   第B01版:东方少年
   第B02版:校园新闻
   第B03版:领巾心声
   第B04版:童心妙笔
   第B05版:爱上ABC
   第B06版:缤纷墙
   第B07版:乐吧
   第B08版:悦读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值得关注六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