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2016年秋季高考的临近,对于应届的考生而言,及时了解变化,准确把握政策,将有助于志愿填报的科学合理,进而进入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认为,纵观2016年高招政策,折射出高考改革的积极信号。
2017年,上海将采取“两依据一参考”全新的录取方式,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和高中期间选考的三科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这一变化将改变原先按照学校为取向录取转变为按照选科来录取。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将有可能拉开较大的差距。
今年“一本、二本”合并录取,正是在为明年全面实施高考改革后的录取做提前的准备。教育界认为,这项改革的意义重大,对于考生而言,今后高考填报志愿,将进一步改变“排排队、吃果果”的情况,关注的焦点将由高校的“大门”,转为专业的“小门”,有利于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根本改变考生录取的学校和专业是“学非所长”和“学非所趣”的不对称现象。
此外,2016年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数量增至今年的9所。在相关高校已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中,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而是采用“高考+校测+学业考”方式录取。
同济二附中校长刘友霞认为,大学在招生时,能够更多地考虑录取具有专业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学生,而不是单一的高考分数比较,从而有助于减少招生时的专业错位,引导大学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学科专业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不是一味争抢高中的“高分”学生。
严一平说,高考改革指向学校的立德树人,指向高校和高中的有机联动,其释放的积极意义和改革红利,必将在未来深刻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改革。“学校、考生和家长以及社会都要坚定信心,理性看待,积极应对,机会总是会给每一个准备好了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