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7版:讲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学生导报

第A02版
校园新闻

第A03版
升学
 
标题导航
 
  2015年09月28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差异化教学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朱玮

    【摘要】作为职业学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提升每位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核心课程。由于各专业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各自差异表现,会最终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够理想化。

    基于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差异化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使学生逐渐由不喜欢学习到喜欢学习。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  信息技术基础  应用

    《信息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课程。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学习操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否正确面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差异化教学的理论背景

    差异化教学,从内容上看,强调在班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开展有差别化教学。

    其核心思想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要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之后都有所收获。

    对差异化理解可以立足为三点:一是要立足于学生差异,要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差异性的教学措施;三是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发展为目的,通过差异化教学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二、学生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差异问题1.生源复杂,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全国的城乡教学水平差异使得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也不同。

    对2013级计算机专业45名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调查显示,从未接触计算机或只会浏览网页、聊天,即零起点人数为15人;只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简单操作技能中等水平人数为20人,所占比例为45%;只有25%的学生能进行计算机日常维护和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

    因此,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时候,难度稍微大一些的项目任务,有基础的学生通过教师讲授和自主练习后基本上能理解甚至有部分学生还能更深层次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学生,在教授的过程中需要由易到难,层层讲解,学生才能做到认知操作。

    2.学生个性强,心理体验不同,两级分化严重

    课程开始后就能明显发现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两端学生的性格差异也很明显。

    基础好的学生课堂中学习相当自信,每一个步骤都能跟上教师的节奏。这部分学生个性特征强,个人本位思想重,以自己为中心,忽略团队合作精神,很难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协作。

    而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缺乏自信心,并在心理上给自己施加压力慢慢产生自卑感,产生这种心理现象后很容易使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最终整个学期此课程不佳。

    三、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境陈旧,教学方式传统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施环境布局陈旧,传统一组长条10台左右机器的布局也不利于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加之信息量大时间有限,大多数课堂仍然存在教师以灌输知识技能为主,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教学效果一般。

    2.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相比而言,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主钻研精神,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这门公共课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更觉得与自己专业无关。因此,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严重。

    四、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式1.实施课堂教学内容差异化

    内容是某一学习单元或课程单元的基本知识、观点和技能。《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差异化呈现内容就是在原有的可用课程教学中结合学校各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组合,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填充新的信息,以期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内容分成“基础”、“应用”、“创新”三个模块,所占课时比例分别为30%、50%和20%。

    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案例等方式把内容介绍给学生,按照学生对某一特定主题的兴趣来给学生分配小组,然后每个小组完成不同内容的任务,在原有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修改,给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安排较容易的任务,而给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安排较难的任务。这样就能在时间上有所均衡,基本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程有其特殊性,在不同专业上也能实行内容差异化教学。例如,在Word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报刊杂志制作”以及“毕业生简历制作”。这两个内容都与中职学生的实际生活十分贴近,主题内容也覆盖了整个Word操作重要知识点。

    2.实施课堂教学过程差异化

    对于教学或重新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差异化策略是分小组教学。这种策略也是现在各学科运用最广泛的解决课堂差异的方法。

    如何更有效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就必须了解学生,提前对学生进行评估以确定他们对某种技能、概念或主题的理解情况。

    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层层递进观察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能力和接受获取知识的能力,可以将一部分制作中有困难的学生抽取出来成为一组进行深化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室环境,教师可以选择控制有困难学生的机器进行从易到难的详细讲解直至最终完成练习,而对于速度快的学生则采取自主操作。

    3.实施课堂教学结果差异化

    作为某个重要单元的学习证明,教师会公布一个最终的结果(或总结性评价)来证明学生对单元内容和过程的理解情况,结果也可以用其他形式呈现出来,不同类型的结果对学生所知道、理解的和能够做到的进行全面的差异性评价。

    在《信息技术基础》课堂中,教学结果用作品展示的形式比较普遍。差异化的结果是使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强有力的、有价值的方式。

    在实施之前,教师应该在开始的学习中就给学生一个总结性评价,使他们在完成每项达成最终结果的任务时能够清楚的意识到教师的期望,有具体的目标。重点在教学结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掌握基本操作命令,展示出最终的作品。

    学生的差异主要在排版美观度方面,就作品而言,如果从不同角度总结分析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教师在评价作品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从作品的美观度等更高要求评价学生,而对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则采取降低要求,可以从作品本身的操作内容完整性进行点评。

    课堂教学结果差异化评价更有利于拉近两端学生的差距,让优秀学生学习更多知识技能,后进生再巩固的基础上与优秀学生一起学习更高层的知识。

    五、结论

    虽然差异化教学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体现人性化教学方面做得较好,但并不意味着每一堂课或每个单元都要包含适合每个学生的兴趣、准备状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同时,还要注意差异化教学实施中度的把握,不能过于布置基础好的学生更多的工作,让水平低的学生反复训练,这样只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等。

    综上所述,差异化教学在未来计算机信息课程中将运用更为广泛,也会在实施中遇到各种困难。因此,除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或是教学结果中实施以外,还有更多可以获取的方式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曾继耘.2006,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格利·格雷戈里.2015,《差异化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涂刚,蒋道霞. 刘华清,2011(3),高职软件专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

    [4] 尹莹.201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化教学探索「D」,上海,复旦大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导报》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梅园路77号17楼  邮编:200070
总机:021-61176117
  编辑部电话:61177876 | 发行部电话:61177866 | 广告部电话:61177871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8
   第A01版:学生导报
   第A02版:校园新闻
   第A03版:升学
   第A04版:青苹果
   第A05版:招飞专刊
   第A06版:招飞专刊
   第A07版:招飞专刊
   第A08版:招飞专刊
   第B01版:悦周刊
   第B02版:人物万象
   第B03版:开卷有益
   第B04版:城市地图
   第B05版:家的剪影
   第B06版:智力冲浪
   第B07版:动漫吧
   第B08版:心香一瓣
   第C01版:生导报
   第C02版:校园
   第C03版:青橄榄
   第C04版:职场
   第C05版:科技
   第C06版:升学
   第C07版:讲台
   第C08版:原创
差异化教学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