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是个镇。早些年报道龙华庙会,记得开奖就借用镇法院的一个庭。后来,上海撤县,龙华并入徐汇。加上道路的拓宽,附近的工厂、菜地变成居住的楼盘;这块土地已经无痕地融入了城市。
去龙华玩,主要是踏青赏桃花、庙会购物和新年撞钟。人气最兴旺的,当然是前两项。我与大多数人一样,凡上龙华先去庙。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到庙,从西边小门进隔壁龙华公园不要买票。若先去公园,那就不能进庙;要进请另外买票。
在上海地区,龙华寺是个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名胜古迹,相传是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五至十年(242~247年),是孙权孝母所为。五年后成,按佛经中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佛而拟寺名。一说是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但较可靠的记载是五代吴越王钱鏐所建。
1962年,龙华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重新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建筑,但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寺基28.73亩。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六进殿堂: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
在天王殿前两侧,另有钟、鼓两楼。钟楼高3层,悬高约2米、直径1.3米,重5吨余的青龙铜钟,乃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产品。过去,“沪城八景”中有“龙华晚钟”。现在,晚钟则以农历除夕最响亮,共敲108下;你敲第几下,视你掏出的铜钿多少。另在大雄宝殿内,有一口岁数更大的古钟,诞生在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
龙华寺有“三宝”,即明万历二十九年敕赐大藏经718函,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金印一颗。此外,尚存古迹有寺外明代山门残留的断石柱和石狮两座,寺内宋治平
三年(1066年)界石两块,分别刻有“宝相寺以西南角界石”及“标外枝为大界相”。明代石虎2对及韬明祖师石塔1座,还有清代石幢一座,从杭州移来清咸丰年间的牡丹,迄今已百年。藏经楼有唐人和五代写经、南宋石刻《心经》(残石柱)和明刻佛经若干卷。
建寺千年,龙华是命运多舛,屡毁屡建。唐垂拱三年(687年)敕赐钱钞修塔、建圆通宝殿。在一百八十多年后的唐乾符年间,寺庙被毁。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重建龙华寺,到宋咸平二年(999年),赐金建殿阁廊庑200间。毁在元末,兵燹大劫,寺毁僧散。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建龙华寺。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受倭寇劫掠,部分寺院被毁。寺庙再起是在嘉靖四十一年至万历二十六年(1562~1598年)。明末,禅宗大德圆悟曾一度入主龙华,寺始为禅宗道场,里人陆镒捐田50亩,寺庙扩大。龙华寺在清时做大。从顺治四年(1647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龙华寺殿、阁、堂、祠、楼等已具规模。到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龙华寺,遗憾的是七年后又毁于兵火。此后,自光绪元年(1875年)起又逐渐修建,一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间陆续重建,才复本来面貌。到民国,战乱使得龙华寺几遭创伤;到解放前已破损不堪。
上海解放后,龙华寺经多次修建;但到“文革”时,佛像被毁、寺宇被占、僧众被散,文物经藏大都流失。1978年始,寺庙得新生。修葺两年,开辟玉佛殿、新建千佛阁和上客堂;又从龙华公园征地2.44亩,兴建僧寮、念佛堂、罗汉堂和卧佛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