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塔塔金里格铃,金陵宝塔第一层。一层宝塔有四只角,四只角上有金铃。风吹金铃旺旺响,雨打金铃唧吟又唧吟。这座宝塔造的真伟大,全是古代劳动人民汗血结晶品啊。名胜古迹传流到如今。”
这曲《金铃塔》,想必是大多数上海人所不陌生的。每每听到,就不禁会想起上海最古老的。
在龙华寺的西南,与寺相望。本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6年又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龙华寺一样,相传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建造者也是孙权。后在唐广明元年(880年)毁于兵燹。经古建筑学家鉴定,塔的砖身是北宋原物。另外,在1984年大修时,发现塔的檐角为宋式拱檐额枋和鸳鸯交手拱檐,还有砖拱上刻的宋式花纹和塔脚下的宋式瓦当。因而,此塔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一说是可信的。重建人,看来与重建龙华寺是同一人,即五代吴越王钱鏐。
塔共7层,高40.6米,楼阁式砖木结构。外形八面,内室方形。每层四面皆有塔门,逐层转换,有梯旋转而上各层有腰楼、平座、栏杆。最为出挑的是,在七层八角的飞檐翘角上,悬挂精巧和古色古香的铜铃56个。微风吹拂,“金铃旺旺响”。
塔与寺,可谓一对难兄难弟,一同历经劫难。就像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台词所说:能烧的都烧了,只剩下了石头。龙华塔也有过相似的情景,元末的龙华寺被毁,仅存龙华古塔。清咸丰十年寺又毁,留下的是塔。但过二不过三。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龙华塔底层遭火,木结构和围廊俱被毁。1920年,国军一团长张慕韩出钱修寺修塔,感觉有点如同皇上,把塔改名为“报恩塔”。
历朝历代修塔的,当然不止一个团座。龙华塔自建以来修缮多次,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更是多次按宋味重修;有1954年、1982年、1984年和1999年。我对其中1984年的那一次,颇有印象。
那时,我在电视台新闻部采访科跑财贸。一天,同事Z拍了龙华塔维修的新闻回来,在办公室里描述自己的镜头,很得意的:第一只镜头,全景。第二只,摇下来……
Z拍的是换塔的铁刹。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为塔顶的装饰。换下的是清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的铜皮旧件,换上的新铸塔刹重3.2吨,由覆盆、露盘、相轮和浪风索等18个部件组成。此外,还新铸了重达175公斤、高1.9米的塔尖宝瓶。
经过近年来的整修,龙华塔也变得漂亮起来。尤其是在1991年和1999年,分别安装了永久性泛光照和光导纤维照明;使夜中的龙华塔,增添了神秘和靓丽。
恐怕世人没有料到,龙华塔也有点斜。虽然我们的先人,在建造塔时,为了防止沉陷和倾斜,已经在塔基下用了垫木、木桩和石子,保证了龙华塔千年不倒。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现塔斜50厘米,到1999年已发展到104厘米。后来,把塔北的机动车道改为步行街,有效控制了倾斜。
说来也是遗憾,在徐家汇生活了那么多年,距龙华不远,可就是没上过一回龙华塔。上海解放后,龙华塔的第一次开放是在2006年。开放的是一至五层,因为再往上的六七层,只能容单人单向侧身通行,不太安全。当年,排队有幸登塔者,可以浏览20分钟。时间虽短,但足以幸福。
袁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