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园西南一隅,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太极交融、下棱上方的整体造型宏伟大气,富有设计感,铁锈红色的外墙掩映在
绿树之中,既引人注目又与校园风格协调辉映,这就是李政道图书馆。这是上海交大校园内继钱学森图书馆之后又一座人物纪念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收藏和展示诺贝尔奖章原件和证书原件的场馆。
记者 刘昕璐
李政道图书馆:“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李政道祖籍上海,开创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历史。2011年,李政道将其毕生积累和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信件、科艺结合作品及其诺贝尔奖章、证书和其它各类获奖证书捐赠予上海交大,这些珍贵资料和藏品分十批次陆续运达。
如今的李政道图书馆,层层阶梯向上延伸,似与天相接,拾级而上每一步都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信息,大家形象地称之为“诺贝尔山”。
图书馆大厅,抬头便可以看见天桥上的一行遒劲有力的浮雕汉字——“以天之语,解物之道”,这八个由李政道先生亲笔书写的汉字是他一生的追求、感悟与心声,同时也是李馆陈列展览的主题。
“天之语”,是客观存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物之道”,是人类作为创造者,在不断的探索和传承中发展出来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情怀。李馆的内部空间以“天之语”为形式设计元素,以“物之道”为陈展思路,展现李政道“物理巨擘、赤子情怀、科艺双馨”的伟大成就,分为问道、悟道、传道及超弦四个部分。
一枚金牌,展示了一段辉煌人生。这枚由李政道本人捐赠的诺贝尔奖金牌原件,娓娓讲述了李政道传奇般的人生:李政道是开创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大师之一。1957年,刚刚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因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历史上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提出,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探索脚步不停歇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已达到世界科学家梦寐以求的顶峰,但李政道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此后他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进一步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的流体没有湍流、量子场论中少有的可解模型“李模型”、KLN(KINOSHITA-LEE-NAUENBERG,木下-李-诺恩堡)定理等,先后获得爱因斯坦科学纪念奖、伽利略奖章等诸多奖项。
李政道还是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他以炽热的爱国情怀,满腔热忱地投身于祖国的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为推动中国教育制度和科技制度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政道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格获得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尊重。1997年5月30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443号小行星命名为“李政道星”。
此次,在上海交大建造李政道图书馆,以期弘扬李政道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行,弘扬科学精神鼓励探索创新,让满怀梦想、热爱科学的学子面对李政道这样的科学大师了解得更多、走得更近。
目前,“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展”正在馆内同期举行,28件海内外艺术家的作品交相辉映,体现着李政道“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与发展”的主题。展览以“同步辐射”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一批将艺术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反映伟大时代风貌和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