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卢湾辅读实验学校校长 何金娣
“上海特殊教育要成为国内最发达城市的最先进的学校;上海特殊教育要最先达到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上海最好的学校应该是特殊教育学校;上海特殊教育要成为上海的名片。”聆听了沈晓明副市长在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我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如何科学智慧让特殊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17年前,当了近20年普通学校老师和校长的我调任卢湾辅读学校,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我坚定地告诉自己,“人是要有尊严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尊贵的,是人就要受教育,就有享受教育的权利。”1999年,随着26名重度残障儿童“一个不少”地全部接受了特殊教育,学校真正实现了对残障儿童特殊教育的“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施特殊教育零拒绝。我们不言放弃,探究了充满人性化的特殊教育,让每一个少年儿童拥有尊严、幸福、健康和快乐。
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作为基层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的态度做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教育充满着内涵和厚度,一定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抱着科学态度,带着问题就是课题的理念,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以课题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1998年,我们开展了市级重点课题《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课程与教学》,完成了校本课程与教材《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54册。
2001年,我们开展了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度以上弱智儿童生存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探究集体教育与个别化训练课程融合在一起的7张课程表,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2006年,我们又开展上海市市级课题《中度以上智障学生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构建了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支持性系统,建立了近50个社会实践基地。
在2010年,为了更好地科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我们开展上海市市级课题《中度以上智障学生生存教育多元化电子评估系统的研究》研究工作。真实、科学的评估,给予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个性的发展。
要有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
从1995年至今,10多年来,我和我的教师团队,走过了很多艰辛的历程:我们耐住了寂寞,顶住了压力,没有假期,不分昼夜,编写出中度弱智教育的学校课程、学生用书和教师指导用书共72册。学校科研成果曾被评为上海市第七届、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国家教育部三等奖。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主编或编著出版了专著7本,总共200多万字,学生多元化电子评价系统获得完全著作权。
2002年,卢湾区以我的名字成立了工作室,2006年至今我成为了特殊教育名师培养基地三期主持人。我把“提升做人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和做教育工作的境界”作为名师基地培养的宗旨,探索、进取、责任将是我们特殊教育人永远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