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晶晶
近日,笔者有幸来到了渔阳里,听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张富强述说“渔阳里”背后的故事。
“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就是在霞飞路渔阳里6号成立的,霞飞路就是现在的淮海路。”张富强馆长在“渔阳里”已经工作了8年多,看着“渔阳里”从居民房变成了现在的纪念馆。“五四运动”之后,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陈独秀指派党小组内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发起建立,成员有8人,俞秀松担任书记。团的机关就设在霞飞路渔阳里6号。
为了联系和团结进步青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青年团组织在这里开办了中国党团组织第一所培养青年革命者的学校——外国语学社,并从学社学员中发展青年团员。刘少奇、任弼时等人就是从这里踏上革命征程的。
曾经在此学习的外国语学社老学员曾回忆道:“记得弄堂口有一家烟纸店,‘包打听’曾在店里监视我们。弄堂底的小铁门是不通行的,进出都从霞飞路走,我们多数从后门进出。” 直到1921年,遭到监视及搜捕后,渔阳里逐渐沉寂,恢复成为一间普通民宅。
2003年4月10日,“渔阳里”整修扩建工程启动。纪念馆整修扩建工程共耗资1300万元,除了中共上海市委和团中央分别从党费和团费中拨出的专款,还有全市团员青年的“特殊团费”。“上海青年们用这样的形式,默默支持旧址纪念馆的建设,捐款达到了200万元。” 纪念馆需要文物。不少老同志纷纷解囊。俞秀松的遗孀安志洁女士将珍藏多年的烈士遗物捐给了纪念馆。当年外国语学社学生周伯棣所著的《中国财政史》原稿等文物,也被捐赠出来,如今都成为纪念馆的陈列品。
相关链接
如今,“渔阳里”纪念馆是全年无休免费开放的。每日的开放时间为上午9:00-11:00,下午13:00-16:00。同学们如果集体参观,不如先电话预约一下,这样馆方会安排细致的讲解,预约电话:5382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