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穿着护士服、头戴护士帽的女生当中,他显得有些特别。在沪上中职校,学习护理专业的男生绝对可谓凤毛麟角,而他就是其中的一员、其中优秀的一员。他叫王洪广,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记者 吴燕 摄影报道
王洪广的祖籍是山东禹城,爷爷是当地小镇上的一名乡村医生。那时候,村里的老百姓但凡有个头疼脑热,就会到爷爷的小诊所里来看病、抓药。偶尔,爷爷也会去老乡家里上门诊治。从很小起,王洪广就喜欢跟在爷爷屁股后面,看爷爷为病人输液、打针。时间一长,他也偷偷学到了几招。等到十几岁时,王洪广已经熟练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每次爷爷或者家里的其他亲戚生病,就由他来负责打针、输液……这一切,就像是一粒种子,在他的内心深处扎下了根。
机缘巧合,王洪广读完初中后便跟随一位亲戚前往西藏继续求学。高中毕业,他考上了西藏一所大学的藏语专业。然而面对录取通知书,他犹豫了。多年前埋藏在心里的那颗种子一下子萌发了出来。这时候,他听说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要来西藏招生,他毅然决定放弃大学,转而去上海读中职校。
进入学校后,王洪广很快便在专业学习上展现出优势。有了小时候的“实战经验”,他在学习临床护理技能时显得游刃有余。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学习打针、输液这样的基本技能,同学之间需要互相练习。每次轮到自己扎针,王洪广总是不断提醒自己:“扎准点,别弄伤了同学!”轮到他挨针,他则会鼓励对方:“别紧张,扎不对就再扎一次,没啥大不了。”
除了临床护理,王洪广还和同学们一起系统地学习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技术等科目。在专业学习上,他肯下工夫、爱动脑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过医的人都知道,记医学名词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疾病的种类和名字非常多,有一些名字还特别长,而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记住这些疾病的中文名,还要记住相应的英文名以及缩写。王洪广介绍了自己的记忆诀窍: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记忆。
作为学校2010级内地西藏中职(1)班的一员,对汉族和藏族文化都有一定了解的王洪广,义无反顾地当起了两族学生沟通的“桥梁”。学校创办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他积极参与并组织和带领内地西藏班的同学们学习汉语、了解汉族文化、了解上海。而身兼班长、校学生会生活部干事等数职的他,最近又组建成立了“内地西藏班组织管理协会”,下设秘书处、学习部、生活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六个部门,从方方面面关心西藏班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他的这股热乎劲,为他赢得了一个可亲的称呼——大班长。
谈起未来,王洪广自信满满:“相较于女生,男生在护理上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力量大、性格果断等,另外在一些男性疾病的护理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男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