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本市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继续自主招收在沪随迁子女,计划招生人数8000名。根据相关细则,在本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全日制初中连续就读2年,年龄不超过18周岁(1994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随迁子女应届初中毕业生,符合以下条件——其父母一方持有农民身份证明,父母双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投靠类、就业类),或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持有就业单位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在沪稳定就业证明,均可报考。招生入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考试成绩将作为招生学校录取依据之一。
本报讯/记者 吴燕
过去,非沪籍学生来上海求学,初三毕业后大多只能回原籍参加中考,部分学生甚至为此而放弃了自己的求学之路。随着近几年招生政策的不断“倾斜”,这样的情况逐渐得以改观。前不久,市教委发布消息:2012年,本市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继续自主招收在沪随迁子女,计划招生人数8000名。记者联系了部分今年参与招生的中职校,他们都示:“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让随迁子女享受最优质的中职教育。”
从2005年开始,现代职校就开始尝试招收非沪籍学生,可以说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据该校招办负责人介绍,2005年,学校招收了第一批共25名非沪籍学生,当时仅开放了“计算机及应用”这一专业。2008年,学校和沪上部分中职校一起试行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专业拓展到“汽修”和“饭店服务”两个专业。之后的数年,学校不断加大招生力度,专业面也不断拓宽。至2010年,学校所有的专业全面开放。从2005年至2011年,7年间,学校共招收非沪籍学生上千人,数百名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如今,这些学生正在上海的各行各业学以致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提高招生数量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研究这些学生的特殊需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为此,学校前不久承担了区级课题——《中职校外来务工子女职业教育需求的调查与研究》。“今年,我们计划招生200人,我们真诚地期待能有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加入现代职校这一大家庭。”
群星职校也是从2005年开始尝试招收非沪籍学生。数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700多名职业人才。学校的招生负责人张杰老师告诉记者,为了能让这些来自外地的孩子真正融入上海,与上海学生一样享受最优质的职业教育,学校付出了许多努力。如:将“动漫”与“烹饪”两个“明星专业”全面开放;在校企合作班推荐时对非沪籍学生优先考虑;派遣最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同学们传授知识和技能;让非沪籍学生和上海本地的学生一起上课,帮助他们真正融入上海;关心非沪籍学生的生活,坚持班主任家访制度等。
学生: 我们也可以这样出色
同在一片蓝天下,上海中职校给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一个舞台,帮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进而让他们逐渐融入这座海纳百川的大都市,成为真正的“新上海人”。而学生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也可以这样出色!
工商外国语学校招生就业办主任高丕永老师自豪地告诉记者,学校从2010年开始招收非沪籍学生,两年共招收了学生近百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每年为新生设立奖学金。去年,外语类专业的10个新生奖学金获得者中,有7个是非沪籍学生。“和这些学生相处下来,我感觉到他们非常珍惜在上海的学习机会,吃苦耐劳,上进心强。他们和上海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为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
2011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项目的比赛中,来自群星职校的周晓婷一举摘得“热菜”和“雕刻”两个单项的一金一银奖。之前,上海中职校连续几年组队参赛,这两个单项却一直成绩平平。而这个在专业上有着不俗表现的女孩来自安徽,是个不折不扣的非沪籍学生。“上海圆了我的一个梦,作为新上海人,我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