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团员青年代表首次齐聚上海

聚合筑梦长三角的青春力量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团员青年认为,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重要的时代课题。受访者供图

近日,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全国基层组织团干部进修班在上海团校进行。为探索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路径和机制,更好地引导三省一市青年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建设,98位来自长三角的团员青年们在上海团校、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骨干组成的指导团队支持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意见交流、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针对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团员青年们一致表示,要引导青年关心、关注、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合筑梦长三角的青春力量。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数据]

团员青年认为

应深化长三角青年交流互访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共青团组织如何找准切入点,更好服务这一国家战略?这一次,来自长三角不同地区的团员青年们组成的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探讨后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来,无论给交通或者医疗等,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但是,当前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青年思想意识上的一体化存在一定差距;长三角区域团组织统筹协作不够;长三角跨区域流动青年的归属感、获得感还不强;此外,长三角区域团组织在引导青年聚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上不够有效。

“这次培训我们组选到的这个课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对于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事业单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方式、举措、成效,以及拓宽视野与工作思路,都有很好的帮助。”来自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杨国强告诉记者,总体感觉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大家普遍熟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年组织或活动品牌,仅有较少的团干参与过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交流方面的活动。

与此同时,为配合本次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路径及机制研究,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调研问卷。参与此次调研问卷共计有630人,主要为来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团员青年。

[原因]

各类公共资源不均衡

影响长三角青年跨省流动

在影响长三角区域青年跨省流动的因素上,青年最关心的依次是房价、收入、职业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服务以及户口五个因素。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杨国强认为,行政管理方面缺乏统一标准,衔接还不够通畅。比如三省一市在人才政策、资源和服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给区域间的人才流动造成一定障碍;加之四地的人才评价标准不统一、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尚未实现互认,养老、医疗等社保未实现无缝对接,导致四地人才市场处于相对独立的分割状态。这给区域人才的自由流动带来了不利影响,也降低了长三角区域大市场对人才的吸引力。

中铁四局的杨新认为,青年集中反映的问题是区域内三省一市的各类资源不均衡。例如,区域内各地的就业机会、创业氛围、教育资源、社会治理水平等都不一样;经济的差异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向上海、苏州、杭州等条件优越的城市扎堆。

对长三角一体化认知的统一,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徽商银行的张艳则表示,“上海在长三角发展一体化的龙头作用非常重要,但并不是简单的让其他城市配合上海发展,又或者是单纯上海在带动其他城市建设。不同城市应该发展各自的特色领域,整合有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对策建议

探索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团员青年们一致认为,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需要从团组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上着手,探索构建“思想统一化”“组织协同化”“服务均衡化”“使命同向化”的发展格局。

思想统一化

用青年喜爱的方式开展宣传

团员青年们认为,加快共青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先就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青年思想引导;并营造青年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结合青年思想政治引领、依托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利用图文、短视频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意义、三省一市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和融入长三角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交流中,很多团员青年们都谈到了红色文化资源。他们认为,要加强长三角区域内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开展区域红色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区域认同。“长三角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舞台,丰厚的红色资源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可以借助红色文化交流活动,串联起这些红色资源,增进区域认同。”来自中铁四局的杨新表示,开展“革命圣地学‘四史’活动”,开发一批长三角红色文化研学线路,将书本中的历史与现实中的红色革命圣地联系起来。例如,从上海一大会址到嘉兴南湖红船,再到上海二大、四大会址,历史上共同缔造的渡江战役精神等。

组织协同化

搭建跨领域学习交流平台

在提到对共青团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过程中有哪些期待时,团员青年们提到频次最多的几个关键词是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共商共建和共赢发展。

大家讨论认为,应聚焦统筹联动,构建区域化团建格局。在三省一市团委层面建立长三角共青团议事协调机构,建立协调机制,谋划、开展青年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探索建立涵盖长三角区域所有地方团委和基层团组织的青年服务联盟,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深化交流合作,健全完善联动机制,打造青年资源整合平台、青年工作融合平台、青年力量聚合平台,不断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盖面。

同时,强化长三角地区青年社会组织合作交流。通过整合资源应用与配置,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凝聚起来,发挥各区域团组织优势,协同青年发展要求,搭建长三角区域青年跨领域多方位学习交流平台。

服务均衡化

建设长三角青年服务平台

针对长三角跨区域流动青年的归属感、获得感不强,团员青年们建议,突出精准服务,推进区域协同的一体化公共服务政策落实落地。聚焦跨区域青年在就业创业、婚恋交友、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切实需求,打破政策壁垒,做好衔接,促进青年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自由选择、优化配置,提升青年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何让跨区域青年有更好的归属感?就必须要发挥组织优势,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青年服务平台。聚焦青年需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各方力量,系统整合各类资源、信息,精准发力,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长三角化一体化”青年服务站、青年之家,做好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婚恋交友等服务,促进服务均衡化,帮助跨区域青年更快更好实现就业与职业发展,适应融入区域发展。

使命同向化

推动人才智库建设

如何鼓励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长三角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团员青年们建议,推动人才智库建设,为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创造条件。

通过建立人才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搭建人才服务大平台,打破人才信息“孤岛”。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依托招商引资、创新创业等平台,在企业组团招聘、引进国内外优质人才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形成长三角各省市共青团服务一体化的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并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一体化服务品牌,提升共青团促进长三角融合项目的影响力;围绕长三角不同城市发展定位与产业发展需求,引导青年人才向不同城市域集聚,加强服务青年,提升青年在不同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杨国强表示。

大家纷纷表示,将学好本领,锻炼身体、心理健康,培养综合能力,关心时事政治,善于创新创业,将自我发展自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大格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