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斯特恩小提琴比赛为何能迅速奠定国际地位?

为冠军铺就一条“名团星光大道”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周颖携手梵志登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演绎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去年的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来自美国的华谊小提琴选手周颖,最终夺冠。这项赛事才短短两届,已在国际上声名鹊起,是因为选手们极度看重它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帮助和带来的机会。17日晚,周颖重返上海交响乐团,合作著名指挥大师梵志登登台,正是她所获得的机会中的一个。上海的这项比赛,对她有怎样的意义?记者昨天也专访了这位女孩。

青年报记者 陈宏

说起去年的参赛经历,周颖还是非常轻松。她透露,自己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是在13岁,是成年组中年龄最小的,“是在波兰参加维尼亚夫斯基大赛,过了那道门槛后,我发现自己对音乐的兴趣更深刻了。还有就是在上海,因为上海是我爸爸的故乡,也算是我的第二故乡,有家人和亲友的支持,我是以一个很轻松的心态去参加斯特恩大赛的,并没有完全将它视为一场比赛。”

这场比赛强度很大,她的放松状态,让她最终夺冠。“我从17岁开始几乎每年都参加了比赛,通过这些年比赛,我学到的是‘不要把比赛当作比赛’,而应当将它看作能在很有限的时间能学会大量新曲目的宝贵经历。在很大的压力下,你能否掌握并保持健康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不要忘记初衷,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要拉琴,不要忘记音乐对你的意义。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初心是最可贵的。”

与西贝柳斯、伊丽莎白等老牌国际大赛相比,“年轻”的斯特恩大赛在周颖看来,颇有独特之处,她说,它的赛程很长,“能给到选手足够的时间去审视自己,去重整旗鼓。这次参加斯特恩大赛,我花了半年时间在准备参赛曲目上。到上海的时候,这么充分的时间让我非常好地适应了这个比赛的赛程,从而在评委面前尽情演奏而忘记这是一场比赛。”

这场大赛之后,大赛组委会履行承诺,给她提供了众多的登台机会。2018-19 乐季里,她与汤沐海合作,在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中挥别2018年;这次与梵志登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联袂演出,并与余隆一同踏上巡演旅程,还将首次与中国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并再次携手上海交响乐团演出。在欧洲,她将在西班牙与加里西亚交响乐团亮相,并与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在葡萄牙和德国巡演。2019年年末,周颖将与海梅·拉雷多指挥的纽约弦乐乐团合作,首次登上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

即将到来的 2019-20 乐季中,周颖的演出也排得满满的,各种世界巡演,包括2020 年年末,她将与大卫·斯特恩和大阪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以纪念艾萨克·斯特恩一百周年诞辰。

“通过这次斯特恩比赛,我获得了很多演出机会,至少这两年已经排满了,我会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机会,尽可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把每一场都演好。”周颖说,“在当下这个时代,还是应该多参加比赛,因为竞争太激烈,很多人拉琴,如果你想做独奏家,必须比赛,增加曲目量,能在压力下调整心态,这是最重要的。比赛得奖之后也让我感悟到,除了技巧,读书也有很大贡献,对音乐理解得更深,要做一个全面的人,而不是一个全面的音乐家,要对生活有全面的了解,拉乐器要懂得保养身体,要享受生活。不能只是做技术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