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点 中外合作大学达9所 “不出国留学”受追捧

伴随着昆山杜克大学首届本科生的入学,“不出国的留学”大家庭里迎来最新一名成员。至此,经教育部批准,以独立法人形式开办的中外合作大学已有9所。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是势如破竹增长迅猛,成为学子们高考填报志愿时的一大热门选择。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大学具有哪些优势,又存在怎样的挑战? 青年报今起进行详细报道,首篇聚焦“中外合作大学”。

■A04

伴随着昆山杜克大学首届本科生的入学,“不出国的留学”大家庭里迎来最新一名成员。至此,经教育部批准,以独立法人形式开办的中外合作大学已有9所。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是势如破竹增长迅猛,成为学子们高考填报志愿时的一大热门选择。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大学具有哪些优势,又存在怎样的挑战?青年报今起进行详细报道,首篇聚焦“中外合作大学”。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昆山杜克大学首届本科生入学

昆山杜克大学近日举行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欢迎来自27个国家的本科新生,中美是其最大生源地。在校方给出的一组数据中,被录取的首届266名本科生中有175名中国大陆学生,10名中国台湾学生,以及81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韩国、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等26个国家的国际生。

在中美两地校园完成四年学习的合格毕业生,将获得美国杜克大学学士学位、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昆山杜克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还会成为杜克大学现有全球17万校友中的一员。

昆山杜克大学由美国杜克大学、武汉大学及昆山市政府联合创办,2013年9月获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自2014年起开设硕士研究生项目以及本科生第二校园国际化学习学期项目。经精心筹备,昆山杜克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教育于去年启动招生工作,首届本科生于今年8月正式入学。

杜克大学校长Vincent Price表示,昆山杜克大学和杜克大学致力于在中国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标志着向着这一目标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昆山杜克大学首任校长刘经南说:“学生将亲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感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并逐步建立国际化视野和形成跨文化思维方式。他们将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上,追求真理与正义,服务社会与国家,成为有本民族文化之根的世界公民。”

据介绍,昆山杜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采用美国杜克大学的通识博雅教育模式,入学时不分专业,学生可通过学习不同课程发掘个人学科兴趣与方向,并在大学二年级时自主选定专业。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广泛选择选修课、参加实地考察、海外游学、开展企业实习和展开个人研究项目,全面提升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目前已开设15个本科专业,到首届本科生选定专业时,预计将有约20个专业可供选择。

为吸引全球学术精英、打造一流教授队伍,校方于2017年春启动本科师资全球招聘计划。在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300多份申请层层筛选考察后,22位新聘教授已陆续入职,专业涉及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多个学术领域。美国杜克大学亦将有11位教授直接参与昆山杜克大学本科授课。

首家中美合作大学送出两届毕业生

在中国,进入本世纪以来,有9所独立法人形式的中外合作大学相继成立开办。除了昆山杜克大学,还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可以看到,一半以上落户长三角地区。

其中,坐落于上海陆家嘴的上海纽约大学是国内首家中美合办大学。这是一所具有双重身份的大学,既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美两所高水平大学合作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的国际化大学,同时也是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要达到与纽约大学相同的质量和水平。在招生上,中国学生必须参加高考,但有别于仅以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录取方式。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说,这些年里,学校把更多的心血投入到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中,包括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培养模式。“我们在这三个方面均取得了漂亮的成绩。我们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从而满足我们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两届毕业生获得社会、企业和名校青睐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首届毕业生中,中国学生的就业率是100%,其中,49%直接就业,51%去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有9名学生还拿到全额奖学金直接攻读博士。从传统评价标准来看,第二届毕业生的成绩单比首届的更为漂亮。

“95后”上海姑娘叶霖是该校今年的毕业生。在一些知名金融和咨询公司给出的Offer面前,叶霖坚定地选择投身国际政府间组织。“我很荣幸能够加入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参与推动亚太地区供应链信息透明化,降低跨境贸易成本。”叶霖表示,这是一份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她想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一个世界公民,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透明美好。

在俞立中看来,上海纽约大学的出现对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人生观发挥着积极影响。上海纽约大学也为中国走向世界,培养了一批了解中国、热爱中国、乐于搭建中国与世界纽带的各国青年。他一直赞扬学生们是和学校一起成长起来的“先驱者”,并深信学校的“探索、改革、创新”精神也一定融入他们的DNA。

“大部分学生的观念更为解放,重要的不再是寻找通常意义上的标准答案,而更愿意尊崇内心深处的呼唤,同时,他们十分有勇气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这一点让俞立中深感欣慰。

入学伊始就浸润于交融的多元文化

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多元文化体验亦是必要的经历。注重生源本身的多元性、追求高质量、保持“小而精”的特色,跨文化办学和本土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浸润于多元文化的交融,这已越发成为一种共识。

首批昆山杜克大学四年制本科生中,中国学生与国际生的占约为70%:30%。在上海纽约大学,两者的比例更为接近,恒定在51%:49%。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学生们在四年中可以有两个学期选择在遍布全球的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其他13个校园或学习中心学习,将课堂学习、文化体验、社会观察和研究实践融为一体。

在寝室安排上,上海纽约大学坚持“混搭风”,每位新生均有至少一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室友。来自湖北的2018级新生王丁说,他选择三人间宿舍,这样,他就能有更丰富的多元文化体验。今年的毕业生叶霖告诉青年报记者,她的室友之一NofarHamrany在入学前曾是一名以色列女兵,她讲述的那些在战场上扛着真枪实弹历经生离死别的故事,都是叶霖不曾想象过的同龄人经历。此后,叶霖将聆听到的周围学生的人生故事,陆续发表在“围炉”这个微信公众号上,影响着更多的青年人。

随着社会声誉越来越好,生源的地域覆盖也在不断拓展,今年上海纽约大学的申请人数比此前一年增加了11%。来自全球455名中外新生,成为学校自2012年成立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届。

让俞立中时常感动的还有,学生家长常常会以自家儿女的变化和成长为例,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对学校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的认同。在2018级新生何维翊正式加入上海纽约大学的这一年,也是她表姐毕业于该校的一年。“说起来也是一个家族在这里的延续吧。结识、爱上上纽的契机都来源于表姐,看着她一点点蜕变,真实且富有感染力。”何维翊分享道。

俞立中认为,全球化的时代,需要年轻一代人有更加宽广的全球视野,也更需要年轻一代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理解和沟通合作,这是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的要求。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指出,中外合作大学的主要挑战在于双方如何发挥各自优势,使学生对世界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建立多元、开放、包容的学校环境,而这也是这类大学所面临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