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95后大学生靠50元在沪生存15天

“就业体检”十余天赚2万余元

青年报实习生 王喆浩 首席记者 范彦萍

    浙江师范大学30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上海,开始他们的“就业体检”。受访者供图

50元在上海能做什么?吃一顿快餐?打一次车?可是有30名“95后”大学生居然仅靠50元的起始资金在上海生存了15天。在除去每天住宿、吃饭成本后,他们还净赚了20652.37元。而他们所赚取的钱,一部分会捐赠给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有困难的人,剩下的将汇入学校的“36.5爱心希望通道”,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青年报实习生 王喆浩 首席记者 范彦萍

就业体检第1关   

卖报纸

老爷爷硬往她手里塞了一个包子,暖到心里

7月16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30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上海,开始他们的“就业体检”。这已经是浙江师范大学第九年举办这样的活动,一年前,看到行知学院的学长学姐讲述他们在魔都的15天经历,大一的王莹莹内心很震撼、很佩服。但在佩服的同时,一颗小小的种子也在她心里发了芽,“自己也要去参加这样的就业体检,提前感受社会。”

30名同学“就业体检”的每一天,都是从每人卖出50份报纸开始的。早上5点半起床,先做操,随后把从邮局拿来的报纸进行整理后,上街售卖。进价8毛钱一份的报纸,有的同学卖1元,有的卖2元。全部卖完大约需要3小时。这对初到上海的同学们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来往的行人可能会对这样的一个行为很不理解,很多人会选择拒绝。甚至有人会怀疑他们的身份,要求他们出示身份证、学生证。

当然这个体验的过程不止有辛酸苦楚和诸多不顺,也有温暖。在上海站卖报纸时,王莹莹邂逅了一位老爷爷,他突然往王莹莹手里塞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包子,并说,“如果你不拿我的包子,你的报纸我也不要了。”向他鞠了一躬后,王莹莹就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躲到一个角落里,哭了起来。“那是我在遭到许多的冷漠、拒绝后的温暖,能够暖到心里的那种。”她回忆说。

就业体检第2关   

找工作

为了生存,忍住臭味串了一盆猪大肠

体检的第二关就是找工作。只有找到工作,才能解决生活问题,而且工资还必须是日结。

找工作的第一天,大一学生李贝尔和其他几名同学一早从静安骑行20多公里,相继参加了6家公司的面试,结果一无所获。临近下午3点,终于一家教育机构给了地推的工作岗位,让他们第二天就来工作,按照规则,每完成1个地推指标,就有150元收入。第二天,李贝尔等人开开心心地去上班,没想到,带他们的小领导却突然变卦,说要完成4个指标才能拿150元,没完成只能拿40元,最后他们只能领取微薄的40元工资。

和李贝尔一样,王莹莹在找工作前几天,也从事地推的工作,然而很快她发现,地推工作并不稳定,可能在最后算结余的时候收入没有保障。于是在第三天,她和几个同学一起沿着马路一家一家地问对方是否需要服务员,但由于要求日结,再加上是大学生,没有一家店面愿意聘请她们。

在毛遂自荐找了40多家店面后,终于有一家串串店愿意让她试一试,工作的内容就是在后厨帮阿姨择菜、配菜、做串串等。工作时间从下午3点半一直到晚上8点半,一开始日薪70元,之后涨到了120元。工作第一天她便串了六七百个串串,“串到怀疑人生的那种。”王莹莹打趣道,“那种猪大肠,我本来吃饭的时候都是对它敬而远之的,那种味道受不了。但是为了工作,我把一盆猪大肠全串完了。一整晚,我的手上散发着臭味,根本洗不掉那种味道。”

在早晨6点半一直到下午3点半这段空余时间,王莹莹除了卖报纸,还在网上售卖自己做的手工耳环,售卖同学们临时组建的“行知金沪有限公司”的酥饼和上海女人雪花膏。勤劳致富,她现在是30名同学中的“首富”,最后结余下来的收入超过1200元。

“行知金沪有限公司”是大二的叶婷婷和另外3名同学组建的,通过网络销售金华和上海的特色商品。叶婷婷告诉记者,商家都是她和同学们自己去谈妥,同时让商家代发商品,避免了囤货、发货的成本。“我们基本上就是利用厂家代发,货源不经自己的手,尽量达到零成本运作。”

就业体检第3关   

吃饭

为了多捐一点钱,六毛钱的馒头也是甜的

记者了解到,在参加就业体检活动期间,大学生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赚下的,为了节省开支,无论去打工的路有多远,同学们都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车,或者换乘两个多小时的公交前往目的地,每天微信运动上的步数都超过3万步。

交通费省下了,吃饭的钱也能省就省。这些年轻人每天只舍得吃几个白面馒头。甚至有些同学会特地步行前往开价只有六七毛的馒头店,只为了能再多存点钱,最后多捐一点钱。“我们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尽可能帮助到别人。”参加体验活动的栾婷表示,可能这个六毛钱的馒头不是那么有滋味,但是在我们心里觉得这六毛钱的馒头是很甜的。我能够用自己赚来的钱帮助别人,我觉得还是很开心的。

就业体检“结束了,7月30日,这30名95后的大学生离开了上海返回浙江。同学们商定,将在上海这十几天工作所赚到的20652.37元悉数捐出。

他们把其中的一部分钱捐给在工作过程中碰到三位生活困难的上海市民:比如一名肺癌患者,女儿是聋哑人、自己干着电单车修理工作的男子,双腿残疾每周六还到固定的地点分发免费饭菜的大叔,他们分别受捐2000元、1000元、1000元。剩下的钱将汇入学校的“36.5爱心希望通道”,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据悉,就业体检是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传统项目,今年已经是“就业体检”的第9年了,带队老师张老师说,之所以叫“体检”,就是希望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重新认识自己,更好地了解社会。这样的“体检”还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