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陪伴与尊重 打赢“戒毒战役”攻心为上

新老民警携手助吸毒者“重生”

“新兵”利德群:他醒来看到我眼睛一下红了“新兵”利德群:他醒来看到我眼睛一下红了

青年报记者 钟雷

    张海伟进行每周一次的戒毒人员个别教育。受访者供图

10年来,市戒毒局已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3万余人,高墙内这场没有硝烟的“戒毒战役”,既是为个体而打,更是为社会而打。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采访了多位奋战在禁毒一线的工作人员,细数这场“战役”中发生的点滴故事。从戒毒民警到戒断10年毒瘾的禁毒志愿者,对他们而言,要打赢“戒毒战役”任重道远,虽然其间有过无奈,但更多的仍是感动。

青年报记者 钟雷

“新兵”利德群:他醒来看到我眼睛一下红了

在崧泽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高墙内,27岁的利德群身穿警服站在戒毒人员身边。从警两年多来,他大多数时间都和这些戒毒人员待在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最早想做警察是因为‘制服控’,报考的时候并不了解要做什么。”谈到为何最后选择了担任司法警察,利德群坦言“觉得风险会小一点”。2015年,他踏入戒毒所的大院,以管理者的身份走入戒毒人员中,但在实际相处时,利德群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角色:戒毒人员的“朋友”。“你身上要有一种让他信服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用警察的身份去压他们。”

面对一名刚从警的新人,戒毒人员起初会试探利德群的性格,“他们自己也有一杆秤,对你他们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而作为一名“暖男”,利德群很快用行动赢得了他们的认可。

某天凌晨六点,一名戒毒人员突发胃出血,大量吐血急需就医。由于警力紧张,刚值完夜班准备回家的利德群奔回岗位,带着伤员所外就医。在医院里,面对大口吐血的戒毒人员,利德群不断告诉自己要冷静,“之前只在电影里看到过这种场景,我还要学会安抚他的情绪。”病床上,这名戒毒人员几番追问利德群自己是不是要“去”了,为了稳住对方的情绪,利德群半开玩笑地说:“你意识还很清醒,状态很好。一般要‘去’的人没力气说这个话。”

经过近10个小时的抢救,这名戒毒人员终于脱离了危险,等他恢复意识时,时间已经下午4点。“当他睁开眼发现我还在旁边的时候,他眼睛一下子红了。”利德群回忆,虽然对方身体很虚弱,但仍努力起身不停地向他道谢。说到从这件事中学到的经验,利德群总结成一句话:“你把他们当亲人、朋友,要让他们在戒毒所里感受到我们给他们的关爱。”

平日里,利德群从不大声呵斥戒毒人员,还会把每一个房间中戒毒人员的姓名、入所出所时间都记下来,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日常交流时,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很关注他们。面对本地的戒毒人员,利德群会主动说上海话,碰到“粗人”,他也会偶尔说些大大咧咧的话,与对方拉近距离。“老民警管理的时候相对会强势一些,作为年轻人我要把握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

“老兵”张海伟:让有限能力发挥最大效果

同利德群不一样,出身军人家庭的张海伟起初对戒毒人员的印象可以概括为三个词:坏、狠、无情。刚来到夏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担任戒毒民警时,张海伟始终和戒毒人员保持着距离。但很快他发现,自己错了。

2015年下半年,张海伟认识了一位名叫张阳(化名)的戒毒人员。张阳在20多岁时因交友不慎沾染毒品,历经两次戒毒后,一度告别毒品10多年。然而,在他42岁的时候,因夫妻感情破裂,妻子离婚后带走了孩子,万念俱灰的张阳走上了复吸之路。

例行的入所谈话时,张阳自闭的表现引起了张海伟的注意,后者随即将张阳列为同一批18名戒毒人员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经过与张阳父母的沟通,张海伟获悉了他的遭遇,并且还得知张阳曾向父母承诺过绝不再碰毒品。“他和之前吸毒的朋友们虽然一直保持联系,但是始终没有再次接触毒品,可以看得出他是有毅力拒绝毒品的。”

随着虚拟现实戒毒矫正、智能心理矫治、脑波认知干预等技术的引入,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运用到戒毒工作中,然而在一线的戒毒民警看来,在实际戒毒过程中,尽管有技术手段的支持,但“攻心”的重要性同样日趋凸显。

张海伟获悉,张阳对家庭十分看重,便联系了他年近七旬的父母。然而第一次会面时,张阳却让父母“当他这个儿子死掉了”,并称自己出去后也会继续过浑浑噩噩的日子。为了解开张阳的心结,张海伟继续和他的父母保持着联系。第三次会见时,张阳的父亲瞒着妻子来到戒毒所,他告诉张阳,他是他们领养的孩子。“说完这句话,两个人隔着玻璃对望了半个小时,一言不发,手里的听筒一直没有放下。”直到话筒里传出“通话时间还剩一分钟”的语音提示时,张阳的父亲才说了句“那我先走了”,随后挂了电话。

张海伟本以为这件事对张阳的打击会非常大,但没想到,此前三个月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的张阳,在这次会见之后的第二天,就给家里去了个电话,“电话里他告诉父母‘这次回来,我一定好好的’。”此后,张阳再也没抵触过戒毒。

如今,作为一名在戒毒战线奋斗了10年的“老兵”,张海伟已成为了戒毒所一大队副大队长。相比不断地给戒毒人员上课强调毒品的危害性、吸毒的违法性等内容,在他看来有必要,但是效果有限。“进所的人大多知道毒品对身体不好,也知道违法,但他们说自己吸毒伤害的只是自己的身体,没害到别人。”

他说,更多的时候,要教育好一名戒毒人员,需要一个契机去“击穿”对方的内心。而在寻找这个契机的过程中,戒毒民警其实并没做什么大的工作,通常只是帮他和家里面建立联系。张海伟坦言,不知道张阳发生转变的原因,他所知道的是,如果没有民警坚持联系他的家人,张阳的蜕变就不会发生。“我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但我们要尽量把这份有限的效果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