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人是主人”的共治氛围 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恪守“三不怕精神”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沈彪(中)来到村里的老人院探望老人。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摄

这几年,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远近闻名。原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曾不打招呼,赴北管村调研社会治理状况,对一些原先并不引人注目的基层好经验予以了赞赏。北管村为何能经得起暗访?沈彪有自己的独到经验:事情不怕难,就怕自己感到烦;事情不怕杂,就怕每天不去抓;事情不怕多,就怕自己常常躲。正是这“三不怕精神”和守土尽责的担当意识,让北管村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社会治理难题。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挨家挨户翻户口本 鼓励人才回村参与建设

北管村位于马陆镇东南部,与宝山区相邻,与南翔镇交界,S6沪翔高速、浏翔公路和宝安公路在村内贯穿,区域面积2.65平方公里,有11个村民小组,650户人家。户籍人口2400余人,外地来沪人员近1.2万人,村可支配收入2400万元。村内有商业、菜场、托老所、新村民公寓等村级资产,名副其实是一个农村小集镇。其中,外地来沪人员和本地村民的数量比例大大超过了嘉定农村地区来沪人员占实有人口80.84%的比例,倒挂现象极为严重,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从北管村的发展历史,一直是在艰难中寻求创新突破。村党总支书记沈彪用一句话总结了在北管村近30年的工作经历:“前20年抓招商引资,后10年抓社会治理。”有媒体记者曾经向他提问:招商引资和社会治理哪个难?“哪个难?”沈彪反问:“哪个不难?”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管村一度是马陆镇最穷的6个村之一,村里的卫生室因长期交不起电费,电力部门派人强行剪断了电线。沈彪到信用社借2万元办企业,被对方一句“你怎么还”问得哑口无言。近年来,沈彪带领村干部积极转变思路,紧随改革开放步伐,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的契机,大力发展村级工业。思路转变后,发展随之而来。

沈彪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北管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彼此,村干部挨家挨户翻户口本,发现当时有一位在工厂当高级工程师的管允文,便力邀他回来担任村办企业华通电器厂厂长。同时发现,北管村有不少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村里也鼓励他们回村参与建设和发展。1995年,小小的北管村竟然造起500亩的工业园,一时在全区引起轰动。当时北管村对外连接的只有一条宝安公路,很多企业不愿意来,村干部们磨破嘴皮子才把他们请来。如今,北管村年可支配收入已达2400万元,曾经的穷乡僻壤彻底翻了身。

但新问题随之又来了。企业一家家开,来沪人员一拨拨来,大量社会治理难题随之产生。从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到背后的大问题:如今村里企业多了,很多人上班路上吃完早餐就将包装袋随手一扔,村里的明和路上几年前天天早上铺满白色垃圾。相比脏乱差的环境,偷盗现象的猖獗更让人闹心。2000年前后,每个月都有10多辆电瓶车被盗。村干部们不得不“白天当队长,晚上当保安”,大半夜在路口蹲点抓贼。事实上,社会管理的新问题远不止这些。如何适应新变化,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道路,切实做到守好土、看好房、管好人、服好务,成为北管村目前最重要的课题。

调动一切可用的群众力量打造社区共治

群众工作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沈彪的绝招是调动一切可用的群众力量,诸如党员、村民代表、新村民、志愿者、卫生保洁、商业业主等,让他们在村组、外居、商业街发挥着观察员、宣传员、调解员的辅助作用。2013年,北管村在村组延伸监控设施建设,同时,挑选热心志愿者,加强村组巡逻,使治安案件、卫生死角、群众矛盾等问题动态化解。西南宅组与邻村交界,案件多发,在技防+人防的双向推动下,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对一些四处张望的人进行跟踪,使可疑人员没有作案机会,成效显著,曾连续半年,没有发生一起案件。全村员工每年签订工作合同,明确责任义务,进行浮动奖惩;对义务服务群体,每年进行“三个文明”表彰,弘扬社会正气。

4800多间出租房,130多家企业,100余户商户,700多辆私家车……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社会治理难题。在北管村,不少村民对村党总支书记沈彪等村干部的评价就是“闲不住”:一有空,他们就喜欢在村里转悠,发现什么问题就要求相关条线干部马上处置。对于这样的评价,沈彪呵呵一笑,“我怎么敢放松? 村里事情那么多,就怕哪个环节出岔子。”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暗访当天,一场大雨刚过,但却没在村里发现一处积水点,仅此一个细节,就引来他一番褒奖。事实上,这几年来,村委会通过走访倾听,梳理出包括积水点改造在内的43项为民实事工程,总投资约1700万元,村容村貌得以大为提升。以投入100多万元的小厨房整治为例,将村民用木板或铁皮搭建的简易厨房拆除后重建,不但消除了安全隐患,还改善了居住环境。在沈彪看来,“这些都是民生问题,要主动发现和解决。”

有村干部做过一个统计,有一年村里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培训会竟多达96场,培训对象包括村民组长、卫生人员、经营户、企业主等等。沈彪说,“这些会议可不是走过场,培训的同时,还给大家敲敲木鱼,时刻紧绷一根弦。”

北管村村干部事情多还有一个原因,在这里,很多村不愿管的难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农村出租屋外来人员人去房空是常有的事,有顾虑的房东往往不敢破门而入。沈彪因此规定,3个月后仍找不到人,且长期拖欠房租,联勤队员、村民组长、房东同时在场,打开房门清点物品、列出清单,房东就可租给他人。

遇到难题村干部不躲,村民们也主动站了出来。在北管村,“人人是主人,人人有责任”的共治氛围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