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医学院探索思政课新上法

社会热点被引入《健康中国》教学案例 课堂上师生一起“头脑风暴”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家庭医生制度推广”“HPV疫苗”“魏则西事件”“全面取消以药养医”“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使用率世界第一”……昨天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中国》课程举办CBL(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教学案例讨论展示课,医学生们围绕医疗前沿话题和高新科技、互联网医疗、医患关系、热播医疗剧、医疗纠纷案件等社会热点,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自主学习,并将学习思考在课堂上做总结展示,展示结束还得到名师名医坐镇点评指导,使同学们收获颇丰。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在课程设计中引入“CBL”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思政角度引领医学发展,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在前期推出了精心设计的思政课程《健康中国》,在2017级学生中全面开讲,期待使之能够成为一个“培养皿”,把广大医学生的培养成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多能干细胞”。

在课程设计中,也引入CBL案例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CBL(即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指以实际的案例入手,以启示性教学为方法建立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CBL案例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理论教授方法,通过学生对典型实例的自主选择、学习、分析和讲述,从而由小及大、由浅入深,深化同学对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理解和认知。

最新社会热点成为教学案例

“准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目光敏锐、情感丰富、摄取信息能力较强,他们每天面对各种媒体的海量信息,面对老师挑选的案例,学生是否愿意“买单”,主动参与,在设计这门课程的时候,医学院的老师也是有所担心的。因而,精心挑选教学案例,成为了课程设计者最花时间的选择。

据了解,在课程准备前,医学院的老师认真遴选了近年来在健康、医疗、卫生等领域近两年来的重要事件、重大新闻,形成《健康中国》CBL案例库。

校方介绍,在案例挑选上,坚持“新、准、导”要求,把医疗、健康领域时政热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新”是指所有案例都是一年刚刚发生,并持续引起社会关注的案例,借助热点问题的“新”吸引学生眼球,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准”是指聚焦在健康、医疗等领域,选准热点问题的切入点,进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服务于生活的支点;“导”就依靠指导教师的全过程、全方位引导启发关注。

大牛老师为学生心中埋下种子

青年报记者获悉,为了指导广大同学学习CBL案例,交大医学院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瑞金临床医学院遴选了40位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指导新生开展学习。

王兆军老师是医学院疾病学基础教学团队首席教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亚尼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当她看到CBL案例库的时候,她主动请缨,来做“HPV疫苗,时尚OR必须?”的指导教师。

在学生汇报后,她不仅从专业角度深入介绍了免疫应答机制,还告诉同学看待事物要有整体观。她说道:“在疫苗研发上,疫苗是否针对是在中国流行的病毒株,对于中国人体制是否适应,我们要开展深入研究,在医学科学的研究上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我们还有许多事情可以来做。”

在“健康中国”CBL教学团队中,有许多和王兆军老师一样身份的大牌教授,有教学团队的首席、优青、课程组长,也有来自临床一线的著名儿科主任、外科医生,也有教务处处长、教学办公室主任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他们都表示,非常愿意致力于大一医学新生的培养,成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基础医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钮晓音老师说到,“不管是坚定职业理想、还是做好科研启发,只要是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老师的作用就达到了。”

在教学团队中,也有20名辅导员老师加入,多样的学科背景、丰富学生工作经历,也成为了CBL教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共享”已成为教学新常态

在“健康中国”CBL案例教学上,“共享”成为一种教学新常态。学生们经过激烈的讨论、辩论,摒弃当前以“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维定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认真查阅资料、积极小组讨论、制作汇报PPT,以真实案例为主线,自我完善为基础,“头脑风暴”为特色,开出了一堂堂精彩的CBL案例讨论课。

伴随而来的是一页页精美的PPT,一个个新鲜的观点,在课堂上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了解案例,激发了“准00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培养创新精神,进而增进对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认识。

瑞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邵洁老师表示,“在指导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老师本身也要事先做好充足的备课,我们也要愿意和学生分享我们的数据、经验和观点,这样才可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健康中国》课程变成学生喜欢上的一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