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学·青年论坛”在上海举行

记者 陈晓颖

本报讯 记者 陈晓颖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需要软、硬实力双向协同推进。12月9日在第二届“丝路学·青年论坛”上,来自全国多家科研院校的青年学者齐聚一堂,从经济、文化、传播等角度研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共话丝路学学术发展。

研讨会上,自1990年起曾三次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丝绸之路科学考察的刘迎胜教授围绕“对丝绸之路的理解”、“我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科考经历”这三个主题,阐述了丝绸之路上跨文化交往史实及“四大发明”如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健在主题演讲中分享说,“一带一路”使全球各地更多纳入全球化发展进程,同时有助于解决文明冲突问题,从而使新全球化更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互鉴性,从而引导新全球化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下午的分论坛中,多位青年学者围绕“丝路沿线国别中的问题研究”、“丝路沿线区域中的问题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互联互通项目实证研究”、“‘一带一路’理论建设与丝路学研究”等四个议题展开研讨。本届青年论坛参会者学科背景覆盖了17个语种及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法学等5个一级学科。论坛共收到参会论文近50篇。

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由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主办,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外东方语学院、北外阿拉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中心等7家单位共同协办。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指出,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校方要通过“双一流”建设真正把学科特色转化成为办学优势,并聚焦国别区域研究和全球知识构建,这不仅是上外的发展愿景,更是在中外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中的使命担当。迄今已经成功召开两届的“丝路学·青年论坛”是由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2016年发起的全国丝路研究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旨在促进“丝路学术共同体”的沟通与交流,拓展青年学者的学术视野,提高青年学者在国别区域、“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等领域研究的学术水平。

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表示,本次论坛是思想分享的平台,是学术成长的平台,是互利共赢的平台,是联络友谊的平台。丝路所将每年机制化举行青年论坛,为青年学者打造五大成果转化机制,真正构建丝路学术命运共同体。据悉,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于2017年4月创办了《新丝路学刊》这一国内首本聚焦“一带一路”和丝路学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服务于多语种跨学科丝路学成果转化,明年将增设成为季刊。目前“丝路学智库报告”项目也已经启动。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还积极打造丝路话语平台,“丝路茶坊”、“丝路学·国际论坛”、“丝路学·青年论坛”等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