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明日出发

将为第5个南极科考站“打前站”

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

    市民拍摄雪龙号。 青年报资料图记者 吴恺 摄

本报讯 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于11月8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值得关注的是,第34次南极科考将为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做前期工作。

据悉,根据国家海洋局批准的“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总体工作方案”,考察队由来自80余家单位的334人组成。本次考察将充分利用船基、冰基、海基、陆基、空基、站基等平台,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多学科联合观测,实施罗斯海西岸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国家南极观/监测网建设、海洋环境保护调查、站区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及“向阳红01”号船南极航次、常规保障、物资运输和工程建设、固定翼飞机考察以及国际合作及宣传科普等工作。

考察队搭乘“雪龙船”将途径新西兰、南极罗斯海到达中山站,随后进行普里兹湾、戴维斯海和罗斯海科考作业,在停靠新西兰进行补给后,前往阿蒙森海作业,总航程约3.6万海里,预计2018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据介绍,从1985年建立长城站起,我国现有4个南极科考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两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和昆仑站、泰山站两个度夏科学考察站。即将新建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区域位于罗斯海特拉诺湾的难言岛,将是一座常年科考站,可独立支持开展陆地、海洋、大气、冰川等多学科综合考察项目,计划2020年投入使用。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所在的罗斯海区域,是南极大陆所有边缘里最向南延伸的一片海,其中,难言岛被称作南极环境最恶劣的地方。这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无论建筑形态还是功能拓展,都将从国际视野和世界水平进行考量。

此外,“雪龙号”此番出征,还将开展一些前所未有的尝试。例如,以往科考队员进入南极仅仅通过航行,搭乘“雪龙号”进入,第34次南极科考队除了搭乘“雪龙号”,还将有30名左右科考队员首次乘坐飞机抵达南极。南极分为南极陆地和南极海洋。南极海洋即南大洋,占全球10%的面积,也吸收了人类活动40%的碳排放。在南大洋关键水域阿蒙森海,科考队将会组织多学科、大规模的科学调查,从而了解南大洋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今后,我国还将在南极建立极地海洋大数据中心,了解南大洋的变化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