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助公益机构渡过“场地”关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陆安怡

    公益组织经常利用街道和公益园区提供的场地进行活动。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如今,参与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公益组织在确定举办时间、拥有参与群体后,还需要一块合适的活动场地。而场地资源正是社会组织应当具备的社会资源。包括街道、从事场地运营的公益机构、公益孵化器等在内的相关各方,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为公益组织建立起社会资源网络,缓解场地难题,助力公益活动落地。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陆安怡

动员社会资源 化解场地难题

对于公益组织而言,活动场地是一个不小的困扰。虽然很多公益组织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后,能获得一定的场地资源,而且街道及公益园区也会为区域内的公益组织提供场地方面的便利,但是一些公益组织在举办大型活动时,依旧会面临“找不到合适场地”的难题。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传播经理郑依菁表示,通常一线服务类项目都有自己开展服务的场地,而基金会除了基础的办公室和会议室以外,并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

其实基金会经常举办活动,需要使用场地的活动包括为捐赠人及活动参与者介绍项目以及支持情况的宣讲会,还有一些小型沙龙等等。

其中,基金会针对不同的场地需求,有相应的解决方式,通常小规模的活动安排在基金会所在的公益新天地举办,而100人规模以上的大型活动就要寻找园区外的场地,这类合适的场地往往很难找到,因为商业场地一般收费很高,而且商业场地管理方对于公益的定位比较窄,“例如,面向捐赠人的活动是公益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觉得这类活动公益性不强,难以给予公益价格。而基金会又没有很高的预算用于场地,所以比较困难。”

还有其他公益人透露,除了商业场地价格较高之外,有的社区文化中心的场地在租借时也不低廉,对方需要在活动中,突出自身品牌,这使得沟通成本很高。

对此,上海静安区居委会工作研究会研发部主管戴愉介绍说,街道对于在地的组织和项目会给予支持,提供场地资源,而对于在地没有项目的组织,收取场地的市场价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街道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实现共赢。一方面,街道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满足街道的需求。在选取场地时,可以将场地有关的人群纳为服务对象,抑或是在活动中凸显场地的品牌特色,互惠互利。

“场地具有内延和外伸意义。”戴愉认为,社会组织应该具有动员社会组织和社会内部的能力,“通过借用物理空间,实现和居民的连接,鼓励居民利用所长在社区开展相关活动。

公益组织对接供需两端 盘活场地

然而在街道中,有些社区中心的场地条件非常好,却常常空置。戴愉说:“社会组织需要掌握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如果能看到许多社会组织管理并运营公共空间,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局面。”

其实,现在就有公益组织承担着公益场所的运营工作。上海市静安公益场所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旨在以现代服务理念做好公益场所的管理服务工作,成为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力量。

他们的服务内容为场地管理,也就是为公益组织提供场地,同时为场地吸纳专业机构的服务,方便居民。由他们管理运营的场地包括曹家渡街道社区笼式足球场、曹家渡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曹家渡乐龄家园、静安区学校体育场地等。

上海市静安公益场所管理服务中心项目总监白桦介绍说,通常,社会组织借用场地用于举办讲座和会议比较多,而且面对不同的参与群体,他们使用的场地也大不一样,这通常和场地的属性相关。例如,面向老年群体的活动大多会选择乐龄家园,而面向青年人的活动基本都在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此外,青少年户外活动大多在笼式足球场举办。

举办活动需要具备公益性质,是静安公益场所管理服务中心租借场地的前提。流程上,社会组织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报备登记,与场地所属方有着项目承接关系的社会组织在借用时能优先使用,而街道之外、不具备承接关系的社会组织在借用时的程序相应复杂一些,需要经过场地拥有方的允许。

从事场地运营工作多年的白桦表示,在这项工作中,对内,需要与项目的购买方及服务对象达成良好沟通;对外,项目宣传也非常重要,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一项目并参与进来。

公益园区实现场地自给自足

除了这些街道的场地,社会组织还常常使用公益园区的活动场地。公益园区大多具有孵化作用,提供活动场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社会组织提供便利。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724社创空间和891公益坊。

724社创空间是恩派发起组织的公益孵化器,去年7月正式开园,“当时,我们想打造一个新型孵化器,同时具备办公和活动的场地,对社会组织起到孵化支持的作用。”724社创空间负责人郑洁莹告诉记者,“而且我们一开始就将场地风格设置为时尚且具有现代感的,区别于传统的街道场地。”

活动场地方面,涵盖了小剧场、开放空间等不同类型的区域,可以同时开展活动,能容纳近百人。她介绍说,这里平均每月举办30至40场活动,而在高峰时期,一个月会举办约50场活动。“这些活动类型非常多元,包括路演、戏剧和沙龙等。”

在使用率如此高的情况下,活动的主办方需要提前一两个星期预订场地。在面向园区的内部企业开放之外,724社创空间的场地也对外开放。借用方式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对商业活动采用租借形式;第二,通过空间认证的公益活动,组织方可以享受较为低廉的公益价格;第三,如果组织方选择与空间联合主办,那么场地可以作为置换的形式。

同样作为公益孵化园区的891公益坊,也具备活动场地,园区内的大会场、标准化会议室和多功能房非常受欢迎,通常大会场每周举办三至四场活动,而其他两间场所每天均有活动。

较为创新的是,社会组织可以利用891公益坊的微信公众号完成场地申请。对此,上海浦东新区洋泾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任艳萍介绍说,“只要是公益活动,表格上显示空闲的时段都可以申请。”

她表示,园区开放三年来,收集了不少反馈信息。下个月,891公益坊将迎来功能升级,满足公益组织在空间和功能方面的需求,方便他们更好地开展服务。

[专家点评]

发展社会网络 掌握动员能力

上海静安区居委会工作研究会研发部主管戴愉介绍说,社会组织在当地会承接政府购买项目,或者有一些与企业合作的项目,那么社会组织如果举办活动,需要借用物理空间达成,他们首先就会想到购买方,例如,街道、政府的职能部门等。

在政府购买项目的情况下,他们通常会为社会组织提供一些公共空间。此外,办活动时,社会组织会和基层的居委会产生链接,社会组织和在地的空间管理者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后,双方可能会达成长期合作。

而且,现在很多公益园区也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活动场地,社会组织可以就近举办活动。

所以,如今对于公益组织而言,场地基本不是一个大问题,社会组织可以求助于所属街道、项目的购买方等等。总之,社会组织要学会找资源、建网络,发展自己的社会网络,掌握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