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青年影响社会”上海青年公益项目大赛落幕

优秀项目将角逐全国大赛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部分参展公益项目展示。 青年报资料图

本报讯 第七届“青年影响社会”上海青年公益项目大赛暨2017年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上海站)近日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梦创工坊举行了20强终审会。经过紧张激烈的答辩、专家评审、投票,大赛最终评选出了2017年度十大青年公益项目和2017年度十大最具潜力青年公益项目。本次大赛的优秀项目还将代表上海赛区参与全国大赛。

据介绍,此次大赛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主办,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承办。“青年影响社会·创新改变世界”,大赛旨在通过公益项目大赛的形式,搭建一个交流展示充分、资源对接及时、培育孵化高效的社会创新创业平台,并发掘一批具有创新性、专业性、可持续性的公益服务项目。同时,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初创期和中小型公益组织,以及联系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的青年社会组织骨干,营造积极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大赛从8月就启动了,共计收到173个公益申报项目。项目涵盖社区建设发展、慈善救助、生态环境、科普、健康及卫生、法律服务、文化、体育、职业发展、扶贫、赈灾及救援、家庭教育等内容。

为了进一步展示青年社会组织风采,此次大赛在一直播平台“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上进行了全程直播,展示了上海的风采,扩大了评选活动的社会影响。

据悉,大赛从2010年起开始举办,旨在更好地激发上海青年的公益热情,在社会建设进程中体现青年参与力量,构筑更完整的公益平台和公益环境。7年来,累计已有1247个青年公益项目参选,向全社会展示着每一个青年人用公益影响社会、以行动改变生活的青春梦想。评选活动举办7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公益热情激情迸发,越来越多的公益伙伴踊跃加入,以公益项目为支点,通过青年人的努力,影响到身边的人们,撬动起整个社会的公益能量。

获奖项目

特殊人群艺术培养融合计划(上海艺途无障碍工作室)

WABC无障碍艺途是一家致力于为精智障碍特殊人群提供服务的公益机构,旨在通过以艺术疗愈来促进特殊人群的自我表达,提升自信心,改善心理及情绪状态,实现社会融合,提升社会影响力。该项目关注的群体是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孤独症等群体,服务于纪勋、密云、卢湾、陆家嘴社区服务对象的数量七十人左右。在这些特殊学员中64%为智力障碍、13%为精神障碍、18%为孤独症,项目通过艺术培养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O2O体验式慈善超市(上海上海聚善助残公益发展中心)

该项目旨在通过O2O慈善超市,让每一位残障伙伴都能通过工作发挥所长,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区残健融合。项目募集来自企业、设计师和个人的优质物资,包括各类全新库存、创意产品和几乎全新的闲置物品。这些捐赠物资经过残健团队的处理后,在线上慈善商店和线下慈善超市上架义卖。义卖所得善款,除支付基本的运营成本外,都将用来支持残障伙伴们获得培训和就业的机会。

大不同宝贝伴读计划(上海人生大不同公益发展中心)

该项目建立了一支有爱心、专业能力强、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团队,用为患儿伴读的行动改变中国重病患儿的住院生活和环境。让中国的儿童医院“大不同”。项目从2014年秋季开始在位于浦东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2016年春季起复制到浦西的新华医院,今年10月在闵行区的儿科医院复制。目前,年均实际服务患儿超过10000人次。

宝贝新生(上海宝贝之家病患儿童关爱中心)

上海宝贝之家是民间公益人士建立的一个在国家对孤儿救助的基础上,为这些孩子提供补充协助、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的团队。自2008年建立以来,通过自身努力,救助了1000余名病患孤儿。宝贝新生项目的孤儿来源为全国各地的福利机构,宝贝之家为这些孤儿义务提供门急诊带诊陪诊、住院陪护、非医疗专业类术前术后护理等服务,提高了病患孤儿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重获“新生”。

上海城市交响乐团慈善服务项目(上海城市交响乐团)

上海城市交响乐团是中国内地第一家非职业交响乐团,由著名指挥家曹鹏先生率领一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组成的音乐团体。乐团不仅是一个普及高雅艺术的团体,更是用音乐散播爱心的团体。每年活跃在“爱耳日”、“知识改变命运”、星广会、市民音乐会等慈善公益音乐会。2008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曹鹏音乐中心共同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龙”,乐团200多名年轻志愿者组成义工大队,坚持九年用手中乐器为沙龙的自闭症患儿服务。通过义务音乐培训,帮助自闭症儿童走出孤独、融入社会。乐团志愿者带领他们参与了愈百场的演出,孩子们还跟随着城交志愿者勇敢地站上了著名爱丁堡音乐节、阿伯丁青年艺术节、 日本残疾人艺术节的舞台。音乐奇迹般地逐渐打开自闭症孩子的心灵,让家长们从绝望看到了希望,重新燃起了信心。

安利纽崔莱健康慈善慢跑(安利上海志愿者服务队)

健康跑已成为当下的时尚运动,而献爱心也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上海市安利纽崔莱健康慈善慢跑自开跑来,始终本着“有健康,有爱心”的理念,在打破固有的健康跑窠臼,结合慈善公益的全新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升级创新。不仅通过“你跑步,我捐款”的方式筹集善款,还在终点站首创“慈善嘉年华”,集合个人+企业+NGO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爱心,让一个健康品牌活动更有温度,且运作层次更高端、运作规范更完善,扩大了公益慈善社会影响力与感召力。

蓝丝带行动(上海蓝丝带孤独症关爱中心)

蓝丝带行动于每年世界孤独症日前后,在全市主要商圈、交通要点播放宣传视频及海报,让公众关注、了解孤独症群体,覆盖人群超200万人次。同时,全年通过系列子项目蓝丝带助学计划、蓝丝带骑行队、蓝丝带陶艺坊、蓝丝带画室等为孤独症群体提供生命全程的关怀。该项目促进孤独症人士家庭支持及社区融合,受益人群超2000人次以上。通过“蓝丝带”这个载体,打造公益品牌形象,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并贯穿全年落地执行具体项目,使关爱在365的每一天,让公众了解真实的孤独症群体生存现状,促进社会融合。

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上海众谷公益青年发展中心)

项目关注中西部偏远地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为80所乡村学校约32000有电脑教室需求的学生建设再生电脑教室,帮助乡村的孩子和老师掌握电脑知识技能。与此同时,项目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公众,传播公益环保理念,让企业、学校、社区居民约120万人拥有“环保、公益、循环经济”方式处置废旧电子产品的理念,帮助有电子垃圾处理需求的250位个人、70家企业,通过募集回收7000台废旧电子设备,以合理规范的综合性处置方式,使其“各得其所、物尽其用”,并最大程度减少废弃电子设备对环境、人体的危害。

E起守护星(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在上海市的崇明区,现有3375名留守儿童,占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0%。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的教养模式,导致孩子们容易产生认知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项目希望通过为崇明3000余名留守儿童建立“E空间”,让他们在家门口有个与父母网络沟通的场所,同时也在此空间内满足他们学习需求的教育学习的场所。一方面借助网络手段帮助他们与父母缩短空间感,拉近亲近感,让远在外地的父母有机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这些家庭少些缺憾。同时,邀请热心公益的企业家与爱心人士共同参与,让社会更多地关注、关爱这个群体。

“爱上海、品欢乐”曲艺推广平台(上海品欢相声会馆)

该项目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创作、演出、渠道上打造全新的线上线下互动传播平台。项目每年目标进行戏曲曲艺公益演出100场,推广视频制作录制100分钟,覆盖现场观众30000人次,覆盖线上观众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