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天空”感受上海公共文化服务

更多更优文艺演出丰富市民生活

青年报记者 陈宏

上海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又是国际大都市,如何在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数量和类型足够多的优质文化艺术项目,成为考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一大课题。项目从哪儿来?怎样的项目更受欢迎?放在哪里能够效益最大化?资金又该如何解决?青年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上海国际艺术节时,发现此问题已经备受关注,甚至请来了国际上以公共文化项目丰富而知名的城市交流经验。

青年报记者 陈宏

项目数量上仍有提升空间

昨天上午,在静安公园的一场古典舞蹈,美得让人陶醉——中国古典舞蹈剧场《唐诗逸舞》,青年舞蹈家唐诗逸以自己的名字作为舞蹈的主题,用唐诗作舞演绎古典舞风。演出从现代人的视角走进唐诗,以精湛的中国古典舞的现代语汇对话传统,带领观众感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浩瀚与神秘,感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至情至信。

这个舞蹈,此前已经做过售票演出,而昨天的演出,则是艺术节“艺术天空”的参演剧目,免费对市民开放。随后,同一天下午,爱沙尼亚之声人声乐团音乐会也登上了这个舞台。“艺术天空”在全市16个区都有上演,而静安公园是首次设立舞台——闹市区的舞台,也尤其让人关注。

艺术天空的宗旨,是为了让艺术惠及百姓,将上海打造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剧院,这也是近年来上海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而青年报记者获悉,自从2005年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这个概念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颁布后,上海“文化软实力”的提法,更是升级为了“文化硬指标”,重视程度空前。

据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李明透露:“2016年,‘艺术天空’在全市上演了41台、86场公益演出,覆盖上海16个区,24个室内、外场地,有来自16个国家和6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0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共计超过15万人次市民观看或参与活动,反响十分热烈。2017年,‘艺术天空’再创新高,共安排46台、94场公益演出。”

这当然仅仅是艺术节一方面的数据,不足以概括上海全部的公共文化项目,不过,和国外的先进城市相比,我们还有不少的提升空间。英国的爱丁堡艺术节,是全球知名的艺术节,而爱丁堡作为苏格兰的首府,更是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节庆城市”,公共文化非常发达,它的数据又是如何呢?英国爱丁堡节庆协会总监朱莉娅·艾莫昨天告诉记者:“爱丁堡是一座只有50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它每年的节庆活动,被称为‘文化奥林匹克’,因为可以每年吸引到450万人参与——城市里每年大概有2/3的家庭都会参与我们这些主要的节庆,节庆得到了80%的人非常高的认同和参与。”

资金和项目来源成新课题

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以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对所有的文化主管部门来说,都需要问这样几个问题:钱从哪儿来?项目从哪儿来?放哪里办?老百姓喜不喜欢?

以资金为例。法国的第二大城市马赛,人口仅85万,但也是知名的文化城市。马赛市政府文化事务主任柯立业昨天向记者透露说,马赛的文化项目,特点就是公共性特别强,都是由政府来推动:“我们在公共文化方面总的开支是2.16亿(欧元),其中一半是由马赛市政府来支出的,这是我们市政府的第三大支出项目,仅次于教育和安全,其余的资金则来自于文化部和其他的地方政府。”

2013年,马赛被评选为“欧洲文化之都”,一举让它成为世界上游客最想旅游的城市第二名,而为了这次评选,马赛市政府花了6000万欧元整修五六十个公共文化设施,并且这些整修得到了马赛市民的高度支持。

上海在公共文化方面的投入,正在逐年加大,而资金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政府财政支出,也有民间资本参与,但相较于马赛和爱丁堡这些欧洲“小城”来说,上海有2000多万人口,需要的公共文化项目也更多,平均下来,资金投入还需要很多。

对于公共文化项目来源,上海也在积极探索,除了扶持本土青年艺术家,比如前文所提及的优秀青年舞蹈家唐诗逸等,也在利用各种平台的吸引力,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当然,艺术节是重要平台之一。

李明透露:“依托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高端演艺资源,‘艺术天空’每年都能成功邀请主板块演出一半以上的名家名团走出剧场,来到广场、公园、草坪、商圈作惠民演出,这一方面保证了节目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极大丰富了演出内容,古典、经典、现代、时尚应有尽有。而且,艺术家对公益项目十分支持,常常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签约参演。”

名家多了、节目质量高了,效应也就自然出来了,这将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很直白地说,哪里有好节目,哪里就有观众。”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