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滑80后演员从艺20年

滑稽要有后来人培养机制要优化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青年滑稽演员有责任将滑稽艺术薪火相传。

本报讯 上海滑稽剧团23日到25日将在天蟾逸夫舞台进行“滑稽自有后来人”的三场专题演出。这个演出有点特别,就是参演的赵灵灵、张晓冬、曹毅、卲印冬、沈远、金鑫和陈思清7位演员,他们都是20年前同时被招进上滑与戏校联办的滑稽班的同学,这群80后滑稽演员已经成为海派滑稽传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用他们的话说,这次演出是从艺20年的汇报演出。虽然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已经日臻成熟,但是海派滑稽的传承依然前途漫漫。

得到了“双字辈”最后的真传

沈远到现在还记得1997年踏进滑稽班招生考试现场的情景。当时她只有十几岁,很是青春可人,对于滑稽艺术大概也只知道“滑稽王小毛”之类,但是她喜欢喜剧,而且可能是由于她从小就住在天蟾逸夫舞台背后的弄堂里,看多了著名演员的进进出出,所以也不太怯场,在考场上发挥得非常自如。在经过了初试、复试和终考,以及掺插在其中的文化考试之后,沈远得到通知,她被录取了。

和沈远一个班级的有11个学生,都是清一色十几岁的80后。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对这批孩子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男孩子们,一个个肥嘟嘟的,充满了喜感。这个滑稽班由上海滑稽剧团和上海戏校联合举办,读三年。大课由戏校老师教学,专业课则由上滑派出滑稽名家亲授。钱程当时也是滑稽班的专业课老师。但老师中最德高望重的当然还是几位双字辈演员,比如童双春、吴双艺和王双庆。当时滑稽泰斗姚慕双和周柏春还都健在,也对孩子们进行过指导。

现在滑稽泰斗已经远去,担任老师的双字辈演员中,三位已经去世了两位(吴双艺和王双庆),从这个意义上说,20年前滑稽班的这11个孩子是非常幸运了,因为他们得到了大师最后的真传。

滑稽班毕业之后,孩子们进入了上海滑稽剧团成为演员。20年中他们排了很多戏,从当年的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现在都已是台柱。当然其中也充满了艰辛,11个学生陆陆续续走了4个,只剩下了7人,也就是此次参加“滑稽自有后来人”专场演出的7名80后演员。因为参演电视滑稽戏《噱战上海滩》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陈思清也是这7位同学之一。她对青年报记者表示,这20年同学的变化很大。她自己也从被妈妈照顾的孩子,变成了照顾孩子的妈妈。此次演出也是他们对于青春的告别,因为奔四的他们,未来也将渐渐淡出青春的角色。

滑稽人才培养机制呼唤优化

此次“滑稽自有后来人”专场演出,连演三天,应该也算是上海滑稽剧团近年举行的规模最大的演出之一。6月23日和24日分别演出两部滑稽大戏《爱情样板房》和《好“孕”三十六计》,6月25日则是一个曲艺专场。这三个专场都反映了这7名80后滑稽演员20年来的成长和进步。用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的话说,这些作品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他们将角色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与体现,以角色来带动各自的表演天赋,在说、学、做、唱方面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成为了海派滑稽的中坚力量。

上海滑稽艺术新人不断成长,与上滑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分不开的。钱程对青年报记者说,滑稽艺术要传承,关键还是在人才培养。这么多年来,上滑的做法就是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在1997年的针对80后的滑稽班之后,上滑2008年又和上海戏校联办了一个滑稽班,这次的学生主要是90后。现在这90后在舞台上也日趋活跃。

但是这样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有值得完善之处。钱程表示,现在滑稽人才培养差不多是觉得人才开始欠缺了,就去办一个滑稽班。这使得滑稽人才的培养没有太多的计划性。比如80后的滑稽班与90后的滑稽班之间间隔了11年,而钱程所上的滑稽班与80后滑稽班间隔了16年,再之前则间隔了20年。这种缺乏规律性的培养机制,使得滑稽艺术常常要面对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我们其实也很想要有计划,比如我们曾经就提出,应该5年办一个滑稽班。”钱程说,但这不是轻易能够推动的,归根到底还是现在的滑稽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上海滑稽剧团本质上还是一个滑稽艺术的演出机构,应该是社会力量培养出滑稽人才交给上滑使用。上滑再进行传帮带,这是另一回事了。可是现在上滑是“教、学、演”于一身,负担太重,十年办一个滑稽班都有点吃力,更不要说5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