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常委协商建言 建设食品安全城市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青年报资料图

本报讯 昨天,市政协举行十二届三十六次常委会议,围绕“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协商议政。各常委就食品安全问题各抒己见。

江宪法常委表示,从问题食品种类看涉及油制品、肉制品、奶制品、饮用水、调味品、酒、水产品、保健品、节日食品等,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与老百姓的食品环境有着最多的关联性。从作案手段看,有的是原料造假,有的是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有的是违反食品生产、加工规定。从打击处理的难度看,一方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隐蔽化、网络化趋势明显。经过持续不断的打击,一些浮在面上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得到了有效整治,但一些新领域、新类型案件仍不断出现,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日益突出,此类犯罪链条长、环节分离,打击难度大。另一方面,跨区域集团化犯罪日益突出。随着互联网、通讯、物流等迅速发展,食品安全犯罪更加快捷、隐蔽,犯罪团伙为逃避打击,已逐渐将“产、运、囤、销”等环节分离,跨区甚至于跨省市进行,形成产业链条。

会上,何品伟常委代表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作重点发言,建议强化法治保障、责任落实、科技支撑、社会共治,加快完善与《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地区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提高智慧监管能力,加强食品安全数据互联互通及共享,完善食品信息追溯系统和网上宣传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监督作用,强化群防共治。

何品伟还建议增强执法能力。区级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后,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完善执法操作流程,发挥专业食品监管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加强食品源头监管力度。要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前伸,进一步明确进沪食品在生产、运输、存储等方面的标准,加强进沪食品检测力度,鼓励企业用合同等市场手段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李栋樑则建议,在监管、执法资源有限的现实背景下,购买服务,让社会组织参与是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在社区,专业的社会组织具有贴近百姓、快速反应、相对独立等特点,还可参与巡查,弥补日常监管人员的不足;为企业提供办证前期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