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果

据统计,2016年本市培养基地完成企业职工培训27.66万人次。本期《乐业周刊》盘点了去年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七大成果,同时回顾“十二五”期间结下的累累硕果,为2017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B06

“十三五”开局之年,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据统计,2016年本市培养基地完成企业职工培训27.66万人次。本期《乐业周刊》盘点了去年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七大成果,同时回顾“十二五”期间结下的累累硕果,为2017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职业技能培训成果纵览

“十二五”期间,累计共组织职业培训68.2万人次,其中,2015年基地总共完成培训35.75万人次,享受培训费补贴3.3万人。

2015年,培养基地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量前五位:快递行业协会、申通地铁、金融服务中心、邮政集团、百联集团。其中开展企业内、行业内特有工种298个项目,开展社会通用工种12个项目。

自2008年-2015年,全市开展企业内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项目考核鉴定40.12万人次,发证27.44万人次,合格率约达68.40%。

从申报鉴定量来看,2015年排名靠前的是金融服务中心、快递协会、中国电信、申通地铁、百联集团等;从鉴定项目来看,排名靠前的为申通地铁、中国电信、上汽集团、华谊集团、城投集团等。

全市培养基地中设立企业鉴定所的46家。其中2015年新设12家。目前,全市基地企业考评员达2256名。

其间,全市43家基地累计完成培养评价项目开发共计680个,其中企业特有职业项目开发477个,占70.15%,行业特有职业备案203个, 占29.85%。全市基地中培养项目开发量排名靠前的为申通地铁、中国电信、电气集团、城投集团、上汽集团。

全市基地中17家累计组织开展与本市核发职业能力证书挂钩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195项,参与人数约1.3万人;其中,2015年共有13家基地组织了31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参赛选手达到3342人,其中高级及以上达32%,竞赛获证率达74%。

全市竞赛参与人数排名靠前为港务集团、信息服务业协会、物业管理协会、电气集团、临港集团。竞赛获证率排名靠前的为信息服务业协会、申通集团、快递协会、燃气协会、临港集团。

其间,基地累计建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8个,占全市总数的54.7%;其中,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共21个,占全市总数的75%。2015年建立大师工作室7个(涉及7家基地)。

基地共有567个首席技师项目获得资助,占全市总数的55.5%。2015年获批首席技师经费资助85个(涉及27家基地),其中,获首席技师千人计划资助名额达5个及以上的有上汽集团、中船集团、宝钢集团、东航集团、航天局、电气集团。

■“十二五”大事记

2011年

市人社局制定出台《在本市行业企业中开展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工作的通知》(沪人社职发〔2011〕17号)文件,在符合本市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具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条件的控股(集团)公司、大型企业等单位中试点建立一批培养基地,引领带动全市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12年

在首批以企业为主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将行业协会、园区、职业院校纳入范围;在本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基础上,向其他产业领域和区域推广。

同年,市人社局与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用于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经费资助实施办法》(沪财教〔2012〕15号),对本市经认定的培养基地给予实训设施设备添置、培养项目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三方面经费资助。

2014年

该年度,培养基地建设更加注重与产业发展方向的贴合度。会同市经信委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市产业和信息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工作意见》(沪人社职〔2014〕406号),在产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认定软件产业、信息安全、集成电路等基地;会同市农委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市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工作意见》(沪人社职〔2014〕831号),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试点建设涉农类基地。

2015年

基地的认定发展紧密结合本市重点产业建设项目的需求,填补了前四批基地未覆盖的产业领域。新认定的行业协会类基地充分发挥组织动员和牵头管理作用,带动重点行业中小企业职工培训。同年,会同市财政局修订完善《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用于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经费资助实施办法》(沪财教〔2015〕46号),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优胜劣汰 迎来培养基地新成员

2016年对2013年第三批培养基地以及第二批需整改的培养基地开展运行情况绩效评估,合格10家,取消资质5家,限期整改1家,打破培养基地终身制,更加完善了“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同时,推进培养基地协作组交流机制,开展实地调研和督导抽查,推动各类型培养基地同步发展。

此外,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发展“四新经济”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2016年新建巴士公交集团等15家单位为第六批培养基地,涉及工业安全、城市安保、智能制造、新能源公交客运等领域。同时,又申报推荐江南造船集团、隧道工程公司为2016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据悉,未来在“十二五”的基础上,还将协同市财政局进一步统筹规划培养基地资助项目建设,继续利用地方缴费附加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培养基地予以实训设施设备、培养项目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经费资助,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形成特色,确立行业标杆。可以说,2016年间,资助评审程序更加严密,资助项目产业分布趋于优化。

成果突出 促进“大国工匠”人才辈出

据介绍,2016年培养基地共完成培养项目开发147个,同比增长126.2%;加强企业技能鉴定所规划建设,完善企业内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加强对企业鉴定自主评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全年新建企业鉴定所5家。这对于探索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项目开发的技术研究和管理规范、优化运作流程和提升开发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2016年间共有10家培养基地参与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探索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18家培养基地参与“上海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为来自全市中职学校的110名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提供了28个培训项目、约60余个岗位的实践机会;探索以培养基地为主体,建立世界技能大赛本市选手培养基地,加强后备选手梯队建设。

其中,遴选上汽集团、宝武钢铁集团、江南造船集团等多家位居全球顶尖或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承担了本市世赛参赛选手选拔、集训以及选拔赛组织协办、技术支持、设备赞助等工作,为确保本市和全国参赛选手在第44届世赛上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同时,本市20家培养基地组织开展了企业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同比增长52.8%。

而在评选表彰、保障服务等方面,均在2016年向高技能人才倾斜,为高技能人才发挥带头作用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全市培养基地范围内,2016年获批新建大师工作室资助11个(占全市65%),追加大师工作室资助10个(占全市77%),新建首席技师资助81个(占全市50%),追加首席技师资助15个(占全市44%),获得中华技能大奖2人(全市仅3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14人(全市仅19人)。

[链接]

2016年新建培养基地

1、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2、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3、上海化工研究院

4、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6、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7、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

8、上海市保安服务行业协会

9、上海电线电缆行业协会

10、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

11、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

12、上海市食品协会

13、上海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

14、上海美发美容行业协会

15、上海市酒类流通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