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改为影院的上海大戏院 如今“拾回”身份

时隔74年再演《原野》 引市民回忆

青年报记者 陈宏

    上海大戏院(上海电影院)旧照

    上海大戏院全新外观

位于复兴中路1186号的上海大戏院,即将在本月重新开张,历经74年沧桑巨变的戏院,用回了当年的名字、恢复了当年的功能,这些天也引发不少市民的怀旧思绪,纷纷前往参观。青年报记者昨天也特意来到戏院探营。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上海大戏院始建于1942年,由外侨集资建成,初名银光大戏院,1943年正式营业,并更名为上海大戏院。同年10月,曹禺的名作《原野》在这里上演,观众好评如潮,轰动一时。

但是,只过了一年的时间,大戏院就因为经营不善,停演话剧,在1944年改放映电影。之后的很多年,集资建设的外国人和一些上海商人,在生意上有了纠纷,导致上海大戏院的产业纷争一直没停,直到1956年,戏院更名为上海电影院,并收归国有,才让纷争平息。

在六七十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作为电影院存在,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昨天,一位60多岁的汪姓女士和同伴来到上海大戏院,寻找当年的回忆,她告诉记者:“在报纸上看到要重新开业的消息,就特意来看看的。我原来就住在附近的,小时候看电影都在这里,除了电影院,它还做过超市什么的。”

80后市民庄先生对这里同样有不少回忆。他告诉记者,他此前在附近襄阳路上的位育初级中学读书,同学们都是来这里看电影。“我初一的时候,在这里看了《红樱桃》,吓得要命,至今这个电影仍然是我童年噩梦。”他说,尽管如此,现在看到上海大戏院重新开张,还是感慨万千。

恢复身份服务市民

中国电影产业开始起步后,上海修建了很多现代化的新电影院,上海电影院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2011年1月,实在经营不下去的上海电影院,因为年久失修存在消防隐患,停业整顿。

“复兴路是有名的历史文化街,文化氛围浓郁,”上海大戏院运营总监童歆告诉记者,在闲置了几年之后,徐汇区政府和湖南路街道决定重新利用这个历史建筑,并将它恢复剧院的功能,“据我们所了解,上海的小剧场很稀缺,要么特别大,要么特别小,我们这种300座左右规模的,不多。”

修缮保留了上海大戏院的整个框架——74年来,它的框架一直没变过,但软件硬件都进行了升级:内部原本隔成了三层,现在打通成了剧场,而原来给电影院员工做宿舍的辅楼,则变成了男女分开的演员化妆间。负责改建的设计师郭锡恩说:“我们希望这个新建筑能成为一个让人慢下来的空间,在他们体验文化之前,这个建筑就能带给人们一种静止、平静、庄严的体验。”

记者在现场也看到,重建后的上海大戏院,外观如同一块悬浮在地面上的巨石,放弃了窗户,采用顶上的天光,非常有特色。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上海下雪,往上看,雪都落在天窗上,非常漂亮,很多市民都来看。”

此外,剧院入口往内退,在门口形成了一个半开放式的公共广场,模糊了剧场与街道之间的界限,这也是戏院的运营理念。童歆说:“我们本来就是处在居民区里的剧场,希望市民能够更简单地走进剧场,所以将它打造成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并非只有晚上看剧的时候才开门,平时白天就会有展览、讲座什么的。观众看台都是活动的,能够活动,满足不同的需求。”

“跟居民的联系有多近呢?像里面窗户都封掉,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跟居民楼的卫生间靠在一起。”一位工作人员开玩笑说。

开幕戏再演《原野》

今年年初,经过3年装修重建的上海大戏院正式完工,徐汇区将它托付给了专业团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来运营,这也是后者继艺术剧院、D6空间、戏剧沙龙、1933空中剧院、1933微剧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之后运营的又一剧场空间。童歆告诉记者,回归的戏院将上演以主流经典戏剧、上海人文戏剧、创新实验戏曲为主的各类演出,同时也将成为观众交互的新空间,“方向就是两个,一是传承经典,一是活动空间。”

本月将正式开幕的上海大戏院,将开幕季的主题定为了“RE源”,也就是英文里“轮回、重生”的意思。“开幕大戏选择很有意思,74年前戏院开始营业时,艺华剧团版的曹禺名作《原野》在这里首演,为了有这个历史的传承,我们话剧艺术中心的著名导演何念去年开始排这部戏,作为重新开业的开幕大戏,当然,我们会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这部经典。”童歆说,这也代表了上海大戏院以后的发展方向。

开幕季策划了三大板块,除了“致敬历史直击当下的”开幕大戏,还有立足传统探索未来的“跨界当代艺术展”、追本溯源传承创新的“当代昆曲艺术周”。童歆说,身处历史文化区,旁边是上海文化广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及即将在上海音乐学院诞生的歌剧院,这些都将是上海大戏院的立足之本和特质。

当然,更大的立足之本,童歆说,仍然是服务居民,“我们未来的演出量将会在每年200-220场左右,而且定价不高,像这次开幕大戏,也就是全场200元,另外,公益票也都保留的,平时演出,50-80元的公益票都将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因为我们的宗旨就是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