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减负增效”教师因人施教有“大招”!

青年报 高彩云

近几年,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学生基础素养综合评估”及“等第制评估”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落地”之后,减负对学生的学习负担确实减少了很多,同时提倡学生乐学、好学。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在减负的前提下,对教师教学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科学施教、因人施教。

在日常工作中,“减负”和“增效”应该是以后一切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已经进入“后”减负增效时代,在这条道路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积累教育经验,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快乐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青年报 高彩云

老师观点

金山区海棠小学数学教师 沈琪

一、改进作业设计,提升学习成效。

“作业”历来被看作为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且被很多老师作为有效工具,因此布置的量认为”多多益善“,但在“减负增效,提升能力”的今天逐渐被”遗弃“。设计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兴趣,注重能力思维的练习越来越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以”低题量,高思维,激创新“的过程性训练在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二、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教师,在教学经验积累的同时,教学理论的研究也是“减负增效”的重要一环。把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当前前沿的教学理论相结合,开发科学的教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开展的“支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分段式磨课研究”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或许这对老师是“增负”,但对学生一定是“增效”。

三、提高备课组活动针对性,提升教学时效性。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也是“减负增效”的手段之一。而教学的时效性的提升,日常的教研活动又有关键作用,提高日常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以“接地气”的活动内容、对学情的精准分析、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出发点的目标开展教研,对于学生的认知、理解、应用能力的提升无疑会有莫大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不能说不是一种“减负”

四、完善学生评价多元化,促进学生基础素养发展。

评价的多元化,对于科学评价学生是一把精准“两尺”,依赖于我们“学生基础素养综合评估”的研究项目,我们的学生评价从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兴趣习惯”和“综合实践”的多维度评估,评价主题也转向学生、教师、家长的多元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基础素养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一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减负增效”的一剂催化剂。

金山区教院附小教导主任 周莉莉

2017新学期伊始,“减负”一词又一次成为公众聚焦的话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减负更增效,这是学校、教师、家长刻不容缓的责任,是一次全社会共同的智慧修行。

金教院附小认真落实金山区教育局“减负”要求和市教委的精神,在新学期积极创建“绿色课堂”、推行“游戏化”教学和全学科的“等第制”评价,以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的优质发展和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快乐成长!

主要抓手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宣传落实,形成合力

学校教导处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科课程,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科教研组责任承诺,强化“减负”工作过程管理,学科教师落细落实。学校家长委会发挥作用,宣传“减负”意义,支持学校工作,学校、教师、家长认识的统一思想,形成为校内外共同“减负”的合力。

二、绿色课堂,创新探索

教学课堂是减负的主阵地,金教院附小基于课标,持续推进“绿色课堂”理念下的“绿色评价”。明确学段教学进度目标,以课堂学习任务单等形式,监控教师教学流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实现“乐学善教”的绿色优质课堂。

教导处严格文印制度、严控考试次数、定时抽检学科作业情况记录、定期开展家长问卷,以此为监控突破点,及时反馈、全面调控与考核年级和学科的减负工作。

学校实施好教学流程常规检查指导和教学评价的监控促进。推进作业改进,继续深入个性化“分层作业”、研究型“长作业”、合作式“小课题”等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坚守多年来教研组集体研讨、设计和布置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适当布置有趣味性的、联系生活的综合实践作业”的有效做法。

三、丰富活动,促生发展

学校严格遵守校园作息制度,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活动量,充分开展“阳光半日”、体育大课间,拓展性课程等活动。学校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英语周,公共安全实训馆等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体艺科活动,是课程教学的融合与展现。

减负增效,金山区教院附小人将聚焦素养、创新行进,办好让学生快乐、让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

上海市大场中学教导主任 晏皓杰

近年来,几乎只要一到开学季,中小学生减负都会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热话题。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以来,“素质教育”好像已经成为了我国中小学生推进“素质教育”路上一道绕不开的坎儿。今年上海市教委出台的几项关于减负的措施后,在严格比照执行这些政策的同时,我不禁在想,学校的课程设置该如何满足新形势下家长的期望和学生的期待? 近年来,我校陆续开出10多门素质拓展课,从文化礼仪到虚拟机器人,或是从中国象棋到足球,又或者是还在论证可行性的四轴飞行器和安全自救,文理兼顾,亦动亦静。这些课,大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与此同时,如何更深层次地发挥这些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作用也始终在我校的探索状态中。从目前来看,要改变部分家长的“唯成绩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条路上,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学生,家长,老师,乃至社会力往一处使,学生们才能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上海市大场中学语文老师 李菁

全面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增效。

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作业量减少了,在校时间短了,但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提高了。很多家庭因为家长工作原因,无法辅导学生学习,只能送到补习班。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难免存在“吃不饱”的现象,面对考试和升学压力,也会到辅导班补习班进行充电。

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在更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这是对教师推进素质教育更进一步的要求;二是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究意识,用更充裕的课后课外时间进行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自我培养。这两个方面无疑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减负的大局面下,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校愉快地学习交流,回家后自觉地拓展探究,这才是“减负”乐见的素质教育。而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本着浓缩即精华的宗旨,精确解读课程评价标准,使考试和习题具有精简综合的效果,而且要求教师努力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断挖掘学生在批判思维以及实践应用方面的潜力。只有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让学生在减负的新局面下,既快乐又认真地学习!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英语老师 秦博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对市教委的“减负”政策十二分的支持。确实,我看到有些学校、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提升学生成绩的竞赛中,走进了死胡同,从而不断增加教学时间,增加作业量,搞得师生全都疲惫不堪。学生学习的成效,绝不是通过简单地增加课时、增加练习就能提高的。我们常说教育的目的,不是灌满一桶水,而应该是点燃一团火。课堂本来就应该只传授核心的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课外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拓展、去强化,去发展特长。有些在初中深受“满堂灌”教学的学生,到了高中就显得十分被动,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总是等着被“喂”知识,而丧失了主动“吸取”知识的能力。觉得课时不够的老师,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市教委“减负”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相应的实施政策应该落到实处,应该具有长效性,可操作,可监测。比如可以明确教师的上下班时间,现在大多数教师们实际上每天在校工作超过十个小时,甚至有的到达十二三小时。老师工作这么久,学生负担能轻吗?再比体育课之外还要规定艺术课、劳技课的课时并严格执行,杜绝真假课表现象。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高考制度依然横在所有高中生面前,高考的负担不减,所有的负担最终还是会落在我们高中师生的肩头。今年看到了加强市统一考试的信度与效度研究的题库建设的改革举措,今后各门学科能否都用标准分评价而非具体到总分的一分两分之差定出学生水平高低,从而引发学生、家长和学校对分数的锱铢必较和部分所谓拉分学科的疯狂补课。这些不断出台的新政,也让我们始终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专家观点

“减负”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

童年是每个人最快乐的时候,也是天真、稚嫩、无忧无虑的岁月片段。我们小时候,没有学习压力,放学后任由在外面疯玩,孩子们个个都像脱缰的野马,爬树捉鸟、下河摸鱼、摘果子、采野花……现在的孩子三周岁时就被送到幼儿园,每天除了学校上课之外就是各种补习班,周末也都被各种课外课占据,像羊羔一样圈养起来直至大学。这样的生活不仅孩子累,家长也身心俱疲,家长除了忙工作,还要陪孩子刷题,陪孩子去各种补习班,有些孩子排斥学习,家长由于焦虑对孩子言语手脚相加,影响了最初良好的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夫妻关系和老一辈的关系,各种潜在的矛盾都有可能随时爆发,这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生活。太多家长感叹,“什么时候不考试了,不以分数衡量孩子了,也许我们就轻松了!”

繁重的学习,无限制的补课,及考不完的杯赛,严重的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前几天开学日从报纸、电视上惊闻本市两天内有三个孩子坠楼身亡。坠楼原因都隐约涉及学习压力大,幼小的生命瞬间陨落。看到这一消息,真是心痛不已,祈求悲剧不再重演。失去了一个孩子的生命,破碎的是整个家庭的希望!

给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广泛和关注的话题。2017年注定是个非凡年,首先2月14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取消上海各大杯赛活动的公告,然后发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应遵守9条规范,包括不得提前到幼儿园、小学作招生宣讲、遴选学生,严禁举行纸笔测试或学科考试等,招生录取不得与任何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挂钩,明确开学后两周内中小学不得组织任何形式带有学科测试性质的练习、测验、考试等;接着马上又给晚托班“复辟”,全面提供晚托班服务,规范净化教育培训市场。这一政策对孩子对家长是个新学期“大礼包”。

孩子的学习压力减轻后,会多出来一些课余时间,建议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兴趣课程,在学习中增进他们个人自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多创造一些亲子互动的机会,陪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把属于孩子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相信在快乐中成长的孩子是健康、活泼、聪明的孩子,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走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我们更希望他们长大后回想童年时能够自豪地说:“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家长观点

金山区海棠小学一(6)班于跃家长

曾几何时,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太重,几乎成为全社会和学生家长们共同担心的问题。本学期,“减负增效”成为教育的关键词,当减负的春风徐徐吹起之时,作为父母,应该如何调整呢?

一、协同减负。家长们都知道,现在孩子们学习任务减轻了,没有考试和排名,回家的作业量也变少了,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而习惯了应试教育的父母们,虽然对沉重的学习压力深恶痛绝,但惯性思维仍然会对减负表示担心:“减负”的风会刮多久? 就我自己来说,每天放学,我一般都先了解儿子在学校的学习内容,查阅当天课堂作业情况,有明显差错的帮助孩子复习,不会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孩子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培养兴趣。我认为,减负的目的不是放松学业,而是淡化应试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发挥其所长,培养其所长。我的孩子喜欢看书、画画和户外活动。他把最多的时间都用在了课文阅读上,从绘本到漫画,从简单的注音图书到现在的国内外名著,他都不在话下。

当然,孩子的兴趣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我主张艺术熏陶为主,顺应天性。每个孩子喜欢和擅长的方面不同,顺应孩子的心愿反而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原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拓宽视野。减负不是不学习,而是将学习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学业的压力减轻后,我们就经常都带他去各大动物园,让他去观察动物、理解动物,而且每去一次,孩子学到的知识就深入一分。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和应变能力,我们还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不在乎目的地和风景,而是希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接触社会现实,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懂得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有更宽阔、大气的胸怀。

总之,减负之后,我和孩子不需要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功课上,我们有了更多认识世界、拥抱世界的机会,也有了更多温馨的亲子时刻。

金山区海棠小学四(4)班劳光宇家长

近年来,“减负”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虽然我自己成不了“减负学生”,却也窃喜能成为了一名“减负家长”,聊以慰藉。

四年前,儿子幸运地成为了上海市金山区海棠小学的一名学生。不同于很多学校,海棠小学的减负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高效的课堂,精简的作业,轻松的课间,有趣的“三好课程”……让儿子每每到了假期就心心念念想着学校。对! 不要假期,要回学校。因为他在假期里基本找不到玩伴。平日里的小伙伴,一到假期,不是去上这个班,就是去补那个课。

在减负改革中,但凡遇到失败的经历,我们总爱把矛头指向教育部门,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而今,面对儿子的假日烦恼,我才深有感触:减负,也要从家长做起。

首先,我们家长得清楚地认识到,减负不是“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减了校内的学业负担,又增加校外的学习压力。通过减负,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但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培训机构,我们在用“火眼金睛”分辨的同时,切不可带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让孩子“被兴趣”,以免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学业负担和更大的心理负担。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吧!

其次,人们都说“孩子是自己家的好”,那我们就得牢牢守住自己的初心。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自家的孩子,看孩子跌倒,陪孩子爬起,发现他们一个个的变化,喜悦他们一次次的成长,让孩子在父母专注的目光中明白:努力是最可爱的。

何不让这些多出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呢? 带孩子跑步、打球……强健他们的体魄;看场话剧,逛日书城,来一次文化的熏陶;和同伴组织小队活动,感受合作的快乐;开展家庭阅读日,在亲自学习中感受幸福的真谛。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 王树英家长

我的小孩这个学期开学升入四年级下。像往年一样,我在开学前花了好几天帮他复习,想为一开学的摸底考做好准备。然而开学后,儿子却开开心心地回来说,这次没有摸底考啦。其实考试,不但对于学生是莫大的压力,对于家长又何尝不是,像我这种算是很淡定的家长,也是总为他的考试成绩心情起伏。开学一周以来,我也觉得学校的作业明显减少,比上学期少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在一起闲聊、游戏、讲故事,总之家庭氛围也轻松了不少。我所接触的小孩班里的其他家长,大多数也都觉得减少作业和考试是件好事,小孩子平时都太累了。当然也有比较“要”的家长,他们觉得学校作业少了,孩子就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布置的课外的练习了,也是十分支持学校减负的。每个孩子天资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发展这些“与众不同”的部分,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不会成为“千篇一律”的所谓“人才”。总之,孩子成长和发展都需要空间,在压力之中,重负之下,这样的发展都是不健康的,减负也许减掉了一些“学习”机会,但是生活何处不是学习呢,是让孩子们在一个更广阔的课堂里学习罢了。

案例

金山区教院附小《玩数学》拓展型课程活动

实践活动是促进人的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听听、说说、想想、做做的玩中学形式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最适切的学习实践活动。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好玩”模块和金山区推进的“游戏化教学”,教院附小数学组教师开发了“玩数学”校本拓展课程,“以玩激趣、以趣活学、以学促玩、以玩塑人”;从源头出发,让各年级段的孩子们体会、感受数学的好玩,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和小伙伴合作组团,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我眼中的数学、数字想象画、创意钟面设计、有趣的数学旅行、数字的起源等每周一次的《玩数学》课程活动,让孩子们畅游“数学王国”,体会着数学的美好与乐趣,充满了对数学未知世界的好奇与遐想。在活动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还学习到了知识的应用和做人的道理。

课程通过听数学故事、做经典的数学游戏实验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通过亲身感受实践数学知识获得的直接经验,经历知识获得的有趣过程,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展开数学思维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悟,悟中乐——啊,这也是数学? 原来这里也有数学的秘密! 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数学真是好玩!

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的好玩的数学事情,用数学眼看生活,体会到数学的无所不在,形成学好数学,快乐生活的积极心态,是本课程开设动力的源泉和不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