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学生导报

下一版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AI技术旭日东升 少年中国正当其时

文 杨颖

2024年12月28日,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会场里的人都被面前的大屏幕吸引。屏幕上,有学生在凝神思考,有学生在热烈讨论,有学生在电脑前全神贯注,也有学生在放飞自己的无人机。这是中国·上海第七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颁奖大会的现场,屏幕上播放的,正是学生在一次次比赛中的风采。他们勇于尝试,敢于突破,不断挑战自我,终于战胜了对手,也战胜了自己,走上了今天的领奖台。

文 杨颖

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中国·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已经举办了七年,本届赛事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青年报社、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上海少年科学院协办,并得到了上海市宇航学会的支持。

七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主办方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也越来越“不像”一个单纯的比赛,而是朝着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方向快速演化。本届大赛从2024年4月正式启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主办方围绕着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

2024年7月初,“WAIC 2024青少年创新探究营”火热开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历届获奖学生代表和科技爱好者参观了元宇宙时代5G智慧工厂、国家数据交易所建设、AI辅助诊疗、杨浦大桥数字孪生管理、随申码“一码通行”等特色应用和众多明星展项。

2024年11月,第一届长三角地区青少年航空航天知识科普活动暨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AI少年“星”挑战活动成功举办。除了各项科技活动,主办方还有意将科技主题、科技手段与艺术思考相结合,发起了全国青少年AIGC创意、创作、创新挑战活动。这次线上活动吸引了上海、浙江、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省(市)的中小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互联网扩大传播辐射,在普及AI+航空航天知识的同时,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让AI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第七届中国·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分设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4个组别,共开设5个方向11个项目。这些赛项的设计围绕如ChatGPT、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等时下热点及实际应用问题与需求,要求参赛选手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AI生活智造赛道裁判长周瀛海介绍:“今年参赛人数有近千人,作品相较于去年,在创新性方面进步明显,贴近前沿科技的作品比例更高,这些都离不开选手所在学校和优秀辅导老师的关注与付出。” 

AI无人机赛道负责人张华介绍,AI无人机比赛通过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飞行任务,参赛选手使用第一视角远程操控或编写程序控制无人机。选手在反复调试与飞行中提升任务完成精度与效率,在此过程中,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本届大赛还创新设置了“AI创无界”赛道。赛道负责人朱艺表示,正因为该赛道不设限,现场的突发情况也在考验着选手的能力。比赛采取的是随机联队模式,每一轮的队友都不同,选手需要和不同的队伍商讨战略合作模式,探究对方的优势和劣势。此外,赛道不限器材,选手的多样化方案充分展示了其自主研发能力。比赛中,选手还需随机应变,随时调整策略,这无疑是孩子们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  

事实上,更多组织者看重的是大赛给孩子带来的锻炼和成长。上海西南位育中学的钱瑛老师认为,大赛不但成为学校科技教育助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她介绍说,由于学校的无人机社团名额有限,许多同学都通过报名参赛的方式,“曲线”参与无人机活动,展现自己在无人机编程方面的能力。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