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立德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颛桥中学:人人可创客,处处皆科技

记者 徐红清

编者按:立德树人少年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来喻指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迈好人生第一步。

“不仅教授学生以知识,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知识学习与品行修养的有机统一,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上海通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提高协同育人水平,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利于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本报将持续对这些优秀案例和征文作品进行一系列报道。

金秋十月,上海市闵行区颛桥中学近两亩“梦想之地”小农场里,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太空植物迎来“小丰收”,作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太空种子在颛桥中学生根发芽,带给了同学们重要的收获和启示。上海市闵行区颛桥中学,这所成立于1948年的老牌学校,紧跟时代步伐,依托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与上海市宇航学会等行业领先资源,构建了以航天科技为特色的课程和活动体系,引领学校内涵式发展。

记者 徐红清  受访学校供图

航天特色课程,启迪科学梦想

校长李卫军介绍,颛桥中学构建“一体四翼”的航天科技特色课程和活动体系。开设了航天植物探索、航天航空科学等必修探究型课程,以及“航天模型”“航天漫画”“机器人”等九大类选修拓展课程,营造浓厚的航天科技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渗透以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技思维为主的科技教育内容,开设航天植物探索、航天航空科学等课程,六、七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结合学校航天科技特色,开展科技探索的专题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颛桥中学自主研发《走进航天育种》《探索星空奥秘》等科创类校本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航天育种、生命奥妙、太空探索,从多个方面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教材和资料的开发,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社团与节日,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除了特色课程和校本教材,多样化的科技社团也为颛桥中学营造出浓厚科技校园文化氛围。“航天模型”“航天漫画”“机器人”“车模”“船模”“航天育种”等一系列科技社团,吸引了众多校园科技爱好者,李校长表示,这些社团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概念,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实践技能。开放式的研究设计过程,虽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路径,但却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机会。

上个学期,由林炜清等5位同学组成团队,开展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学生对爷爷的关爱,他希望借助机器人的力量帮助行动不便的爷爷进行康复训练。

每周五下午学生放学后的“三点半课堂”,学生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大量文献,收集人体数据,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从多个方案中筛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开始分工协作,动手制作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原型,并不断测试和迭代改进。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以及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每年的航天科技节也是校园里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根据航天技术发展前沿动态,每年学校都会设计不同的主题,如2022年的“云端航天梦、‘疫’起玩科学”;2023年的“追寻科学之光 逐梦航天未来”;2024年的“‘智’汇颛中 ‘慧’

创未来”。除了软件方面营造的浓厚科技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还不断优化硬件资源,打造“四室两园一空间”的科技教育园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航天育种”向学实验室、“VR体验”善思实验室、“模型制作”乐知实验室、“机器人制作”同行实验室,以及“梦之源”和“太空植物园”,都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这些科技教育园地,也在同学们心里种下热爱科创的种子。

整合各方专业资源,培育创新型人才

经过多年发展,颛桥中学被评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上海市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学生在国家级、市级等各级航天科技竞赛中屡获大奖,展现了该校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航天科技素养。

学校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4电子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804所”)等平台,构建了以“北斗航天梦——颛星创客空间”为主的活动体系。

每年的航天科技节,学校都会邀请专家、工程师进校与同学们“零距离”接触。今年,来自804所的高求老师应邀走进学校,开展航天专题讲座,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从“航天”与“航空”的区别,到航天科技中以导弹、火箭、卫星、飞船、探测器为主的五大领域知识,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迎来同学们阵阵掌声,在现场问答环节,同学们更是踊跃抢答,展现出航天科技学校学生的科技素养。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