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特约作者、12355心理咨询师 王慧 我今年读初三,明年就准备中考了。这近在眼前的中考让我瞬间感觉压力很大,平时和同学的相处也不是很融洽。我把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扰和父母说了,希望能够从他们这边得到一些安慰,但他们的反应让我很难过。他们不但没有给我任何建议,反而还责怪我总是玩游戏,不努力学习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从他们的话语中,我完全感觉不到他们的爱,父母的不理解,让我只能用游戏来缓解一下压力,或者找网友倾述一下,这些都会让我暂时忘记烦恼。但总是玩游戏也真的很影响学习,我也很自责,可面对父母的指责,我心里又很堵得慌,我该怎么办啊? 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三个问题在困扰着你,一个是进入初三之后的学习压力大,与同学相处也不太融洽;二是想摆脱网络游戏,让自己可以更专注学习,而不用感到那么自责;三是父母的不理解,让你倍感苦恼。 那么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首先,进入初三年级,即将面临中考的挑战,相信很多初三同学都会和你有一样的感受。你的烦恼和压力,你的同学也一样会有,或许他们和你一样也正感受到压力山大、手忙脚乱呢!你正好可以和你的同学去聊一聊这个话题,问一问他们的感受,用共同的体验感受来打开彼此的心结。当你们从同学变成了战友,或许你们的友谊就会得到升华,你就会和你的同学成为亲密无间、并肩作战的好伙伴。 其次,当你把困扰倾诉给父母时,没有感觉到安慰,反而被责怪,于是你通过网络来找快乐和慰藉……我不知道你之前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是怎样的,父母一贯的做法是民主的、放任的还是指责的,如果父母一直对你批评多,鼓励少的,可能这是他们固有的习惯性的沟通方式,他们觉得就该用比较严苛的方式来激励你努力、成长,即所谓的“激将法”。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你怎么会在当下感觉堵得慌?如果不是这样的,那么父母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不近人情,他们会不会也因为是在这个关键时期里,所以处在情绪的焦虑区?如果在这些问题都还没解决的情况下,你一味地用游戏来逃避和替代,这些问题就会消失不见吗?我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也不需要你马上去解答这些问题,只需要你定下心来去感受去觉察一下。 同时鉴于你目前遇到的这些困扰,我给你以下几点建议: 1.关注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存在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时,我们大脑的认知功能是被抑制的,而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会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定下心来学习的。相反不费力的且简单机械的游戏操作,加上声光电的刺激就会带来感官享受和情感满足,令我们更加沉迷游戏而不能自拔。因此我们先不着急用手机、游戏来麻痹自己,而是用更健康安全的方式去调整情绪,例如听歌看书、运动健身、踏青郊游、养宠物,等等,找到一款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下来,让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 2.理清自己的目标。可以规划一下自己的目标,正视自己目前的状态,把可能的差距梳理一下,同时按照各个时间结点来罗列一个学习计划。当我们把一个个问题都梳理清晰后,按照当下最想解决的(动力最足)、最容易解决的(容易成功)问题入手,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相信经过这样的梳理规划并加以实践,心中有了谱,你也会更加笃定而不慌乱了。 3.寻找自己的资源。这个资源分两部分,一个是外部资源,一个是内部资源,你可以罗列一下你信得过的同学和愿意求助的老师以及疼爱你的父母家人等,他们就是你最大的资源与支持者。你可以找一些合适的机会与他们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沟通,将自己的困惑、烦恼向他们倾述,并寻求他们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你也可以挖掘自己的优势与能量,找到自己可以应对的方法。例如,当你无法排解时,你选择了给我们来信求助,我们就是你最大的外部支持系统;同时你能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也让我们看到你很有力量自救。相信这么有能量的你一定会走出阴霾,战胜焦虑,不惧压力,取得更大的收获! 关注心理健康,助力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 本报心理专栏邀请专业心理老师来为小朋友的心理问题答疑解惑,也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心理困惑来信告诉给我们。 邮件地址:xsdbtougao@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