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东方少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童心敬老,爱满重阳

记者 曹莹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引导少年儿童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培养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心,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沪上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重阳节感恩、敬老活动。

记者 曹莹

童言童语社区里送祝福

日前,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十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黄家路的“快乐之家”养护院,为老人带来一场温馨的慰问演出,并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有同学为大家带来了小提琴演奏,有同学表演相声。大家使出自己的十八般才艺,让老人看得兴趣盎然。活动最后,同学们还带领着老人学做起了手指操。

在带队的宋老师看来,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孩子们来说非常有意义。“这场演出是他们放弃午休时间换来的,是他们本来就存在生活中的爱好;而像手指操,则是他们在放学回家及周末的时间,认真投入精力在家准备的,我为他们感到自豪。”宋老师表示。

宝山区大华第二小学的同学们在重阳节这天,在校长带领下,来到大华小区,为80岁以上的居民赠送寓意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的重阳糕和剪纸作品。

五(3)中队的陈坤同学表示,“我们看望的爷爷奶奶里,有一位军人爷爷让我印象深刻。这位爷爷以前是个军人,现在是一个作家。他不仅会作诗,还非常会讲故事。爷爷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姿,肩背挺拔。我们给他献上了节日的祝福,他开心地跟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他说他一开始本来想做一个书生,但是后来因为迫不得已才去当了军人。他一点都不后悔当军人,他为自己是军人而骄傲。他还让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祖国的以后就靠我们这一代了。我们都非常崇敬爷爷的才华,时间过得真快,故事都还没有听过瘾就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一定会把这个美德传承下去,以后更加尊敬、更加关爱我身边的每一位老人。”

在家为长辈做一件事

嘉定区城中路小学的同学在重阳节系列活动中,回到家里,将“尽孝”落实到行动中。有的同学给老人捶背、洗脚,为他们消去一天的疲惫与辛劳;有的同学扛起锄头,帮爷爷在花园除草,有的同学端起簸箕去谷场晒谷子,在劳作中,他们体会到长辈日常工作的艰辛;还有同学,回家缠着奶奶教做重阳糕,将亲手做的重阳糕送到长辈嘴边。一个个充满爱心的举动让同学们将孝心铭记于心,知道了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做到让长辈放心,让长辈顺心。

同学们表示,尊老敬老,陪伴尽孝,不仅是重阳节应该做的事,更是我们平时应自觉做好的事。

主题班会上学重阳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在10月份每周午会课的中国传统文化单元中,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重阳节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一年级小朋友了解了重阳节的起源、风俗礼仪等知识。同学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亲手绘制敬老卡片。午会课上,大家互相交流敬老卡片。重阳节当天,一年级小朋友在青年党团员教师带领下,将亲手制作的卡片送给年长教师,并献上祝福。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的同学不仅在主题班会“孝亲敬老 从我做起”中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懂得爱老敬老的道理,还动手制作出了一个个与重阳节文化有关的黏土作品,有可爱的人像、逼真的寿桃、精致的重阳糕等。他们在活动中深入感受重阳节的习俗文化,用作品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之情。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