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学科辅导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功夫在诗外!

——2023年中考作文备考主题趋向与建议

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距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初三师生怎样顺利、圆满、充实、高效地度过这段时间,从而赢得作文理想分值,为迈入心仪的高中做好扎实的功课呢?那就是“功夫在诗外”!

一、鉴往知来,百战不殆

师生都应该对近3—5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体裁、范围、对象、主题等方面进行回望、梳理和总结,从中得出共性与个性的规律与趋向,下面,以部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省、市、区2022年中考作文题为例,从中读出端倪,来展望即将到来的2023年中考作文。

(一)上海。2021与2022年上海中考作文题,有相同,也有差异,共同之处:1.都是全命题;2.在题目之前,都有一段解释性、说明性或情境性的文字,可称为“导语”或“引语”“引言”,作文题延续了2021年用提示语引出题目的形式,以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名著片段作为材料,既在审题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又能触发写作灵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的理念;3.都与“自我成长”这一主题高度关联。

不同点:1.将名著阅读与写作密切结合起来,今年的这个题目的有关引语,就与名著《傅雷家书》有机对接,这一信息就告诉师生,写作已与名著阅读相结合。2.具有思辨性。这是上海近十多年以来高考作文的特点,今年中考也带有思辨性的色彩,如“无论精彩还是平凡,顺利还是受挫,得意还是失落”,都应辩证地看待。以上的相同与不同,尤其是差异,应引起2023年上海备考的师生倍加关注。

(二)深圳。深圳2022年的中考作文题,延续了近三年的命题形式和风格,都是全命题;在题量上,都是一道;在写作内容上,都直接或间接与“我”紧密关联。如2021年的“这创意,让我激动不已”;2020年的“见证美好”;2019年的“因为有我”。由此可见,只有2020年的题目没有直接出现“我”,即使2020年的“见证美好”没有直接出现“我”,其实也暗含“我”,至少,可以将这个带有半命题性质的题目补充为“我见证美好”或“我们见证美好”等。所以,“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河南。近三年都有以下共同点:题量上,二选一;文体上,一个记叙文,一个议论文;命题形式上,有半命题,有全命题,还有自拟题目。以上特点,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题目、内容、文体、素材等自主选择。如2021年:(1)请以“从_________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材料略。2020年:(1)请以“我的危机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遇到了怎样的危机,又是如何化解的。(2)材料略。2019年:(1)请以“______让我更出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2)材料略。可见,稳中求变的特色明显,今年备考的教师和学生应清清楚楚。

(四)兰州。2022年与近三年的命题形式和风格有相同、有差异,题量上,2021年是2道,2020和2019年都是一个题目。如2021年的围绕所给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知识探索”“思想进步”“生活趣味”展开讨论,写一篇发言稿,题目自拟。2020年的半命题作文“我为我的____而自豪”;2019年的全命题作文“我要留住这一天”。

尽管题型、题量有所变化,但写作的主题上都与“自我”紧密相关,也就是说,自我是一以贯之的写作内容和对象,需要考生备考时多加关注。

(五)成都。2022年成都的中考作文,较之前几年,具有稳中求变的显著特点。2021年,全命题:“写给三年前的自己”或者“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二选一);2020年,全命题作文(二选一):到达;出发;2019年,半命题:从____到_____。由此可见:2022年的作文,类似于材料作文,需要考生自拟题目,这是最大的不同,较近三年的命题,难度无疑是增加了。这一变化,值得2023年师生留意。

(六)福州。2022年的中考作文题与之前相比有所变化和创新,是“看图+文字”型的材料作文。而2021年是:阅读两则材料后,以“这些故事感动了我”为题写作;2020年,是在阅读一段材料后,以“学习与性格”为题写作;2019年,也是在阅读一段材料基础上,以“______的作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由此可见,福州作文题在形式上有渐变的趋向,值得注意。

(七)贵阳。近三年的中考作文题,保持和沿袭了一贯的风格与格局,那就是:全命题;在题目之前有一段“导言”。如2021年的“我正在准备”;2020年的“找到一个好办法”;2019年的“这真让人两难啊”。2022年也不例外。因此,对于2023年的中考,可能依然会延续这样的命题特点,至少不会大起大落,对此,应有明确而清晰的认知。

(八)南通。近三年保持一致,都是全命题;在题量上,也都是一道;在写作内容上,都与自我成长相关。如2021年的“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2020年的“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2019年的“带着微笑出发”。通过比较,2022年的题目与2019年形式上最为接近:看上去是全命题,实则具有半命题的特点与特质。

(九)扬州。2021年,是有关“温情”主题的材料作文,一道题;2020年,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家里来了客人;2019年,也是全命题作文:顶出一个春天。2022年在题目数量上增加了一道,考生的选择空间增大;在考查类型上,由去年的材料作文回归命题作文,这是需要备考的师生关注的地方。

(十)长沙。2022年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或者说是话题进行写作,这与2021年有关;2020年“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主题征文活动;2019年有关“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都属于材料作文,需要考生自拟题目。这就体现出命题形式上的连续性、一贯性和关联性。

二、异中求同,启迪未来

上述十个区域近几年的作文题,具有比较全面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够涵盖各地的中考的过去,打通2023年的中考乃至更远的未来,主要体现在:

(一)半命题作文有后来居上之势。从以上文题来看,半命题和具有半命题性质的题目占据了近一半,这是前所未有的,备考师生务必在这一类型的题目上发力,多加练习,尽力做到有备无患。

(二)材料作文应适当涉及。尽管只是不多的一些地区进行了考查,但因难度较大,要掌握基本方法,备考拟题、立意、选材等方面。可以选些新近发生的新闻热点材料加以训练。

(三)都与考生的学习、生活、阅读、精神、成长、科技、环境等紧密关联。对此,要有所准备。

三、关注热点,积极应战

纵观2022年和近五年各地全省或市、区统一命题地方的作文,以下高频主题,是备考的当务之急:

1.自我成长;2.家园情怀;3.人间大爱;4.绿水青山;5.传统文化;6.科技创新;7.楷模榜样;8.乡村振兴;9.文化自信;10.百年变局;11.命运共同体;12.百年奋斗史;13.中国式现代化。

除此之外,在备考中考作文的时候,还要结合现在到考试这段时间里耳闻目睹的一些大事、要事,以及凡人小事,以便在考场上对号入座、得心应手地灵活选用和即兴迁移。同时,对既往一模、二模和初中阶段所写优质、高分作文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归结,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也是备考应该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

总之,中考作文备考,是建立在日常写作实践基础上的冲刺与拔高,可谓“功夫在诗外”。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