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学生导报

下一版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星火传承,电影《望道》思政课首讲

记者 刘昕璐 受访者 图

电影《望道》思政课暨“星火”大中小一体化主题思政课首讲近日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江湾校区“望道楼”小剧场举行。二附校少先队干部、七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党团员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参加线下活动,主题思政课同时向云南永平县基础教育学校师生在线直播。

记者 刘昕璐 受访者 图

别样课堂,品味“真理之甘”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主任周晔以一堂特殊的电影思政课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望道》这部影片的创作缘起于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重要回信,信中提到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周晔老师从寻道、信道、传道、弘道四个方面带领师生边听边“走近”影片,沉浸式回望《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的一生,感受信仰的力量,品味“真理之甘”。

活动现场为少先队员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党团员代表、教职工代表颁发了《望道》电影观摩券,邀约更多的师生走进影院,感受共产党人望真理、守大道的精神力量。

星火传承之下,一体化思政课也来了。作为“星火”大中小一体化主题思政课首讲,“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翁冰冰给师生们主讲了《陈望道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政课。

为了这次星火“大中小一体化主题思政课”首讲,翁冰冰告诉记者,从暑假开始筹备课程以来,经过反复打磨,终于有机会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予以展现。同学们专注的听讲与积极的互动,很大程度上缓解她讲课的紧张。“这不仅是给同学们上思政课,同时也让我不断地巩固自己的理论基础与加强时政学习。也希望以后我们‘星火’可以进一步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真理的味道’送进大中小学。”翁冰冰说。

校外导师,助力大思政课堂 

现场的队员认真做着笔记,举手回答问题,与老师积极互动,跟随翁冰冰的讲解走近陈望道,走近革命先驱,无不为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负人民的精神所感动。

在主题思政课上,二附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李鸿娟为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孙冰心、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教师和团队颁发了二附校“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校外辅导员聘书。

一直以来,二附校始终坚持“大思政”育人理念,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通过思政课程、主题班队活动、主题教育课、研学行走实践、红色寻访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多元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到丰富的德育活动中,用好红色革命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高扬爱国旗帜,培育精神家园,筑牢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

据介绍,未来,将有更多的“星火”队员走进附属中小学校,走进学生课堂,走进队员们中间,让校园的思政课堂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教学更生动、意义更深远。

>>>师生感言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沿着《共产党宣言》寻道、信道、传道、弘道,我在学习中感受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责任。

作为一名党员发展对象,同时是传播思想的人民教师,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星星之火”的一员,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鲜的活力。

复旦二附校青年教师代表 张雨彤 

今天我参加了“学思践悟二十大,强国追求启新程”的首讲课程,更多地了解了《望道》的故事。老师讲到了寻道、信道、传道、弘道这几个阶段,特别是弘道部分,陈望道先生那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让我印象深刻。我去年和雏鹰小队的伙伴们曾一起参观望道故居,我知道了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全译本的人,黄色的小楼里还有爷爷的藏书室,有很多珍贵的书籍,我们要像他一样爱学习、爱读书。

上个月刚刚召开了党的二十大,让我们更加认识到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真理和理想,从小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复旦二附校少先队员代表 张云柯

今天的思政课中,我们在周老师和翁学姐的带领下,从电影的细节中出发,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望老在义乌老家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毅力、为真理寻找突破口的魄力、为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传播,并发扬光大的矢志不渝与为中国共产党能在不久的将来成立的未雨绸缪。

从陈望道老校长的故事中,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寻求真理的脚步从未停下,真理的甜味代代相传,我们正接过这两代革命伟大志士、先辈留给我们的时代接力棒,现代社会物质基础丰富,资源雄厚,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是应该继续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趁正青春,芳华正茂之时,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毅力战胜苦难,踔厉奋发,相信闪光青春能够勇担使命!

复旦附中学生代表 彭枭瀚“望道”党史研习社成员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