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不少用人单位在招人时提高了学历门槛,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职毕业生、大专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但职教学子就难有出头之日了吗?倒也未必。 首先,术业有专攻,不是所有职业都需要高学历。事实上,很多专业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是不开设的,比如美容美发、烹饪、宝玉石加工等,这些专业对口的工作本身也不要求从业者具有多高的学历。以餐饮业为例,据报道,众多知名饭店的高层管理者是技能人才出身,曾是业内顶尖的厨师、点心师。由于技能出众,他们转到管理岗后也较容易服众。 其次,从基层做起,职场之路走得更扎实。很多成功应聘管理岗的本科生、研究生,在就业初期都会去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因为不了解基层工作就难以管理好基层员工。而不少职教学子毕业后直接在基层岗位工作,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在基层可以从做中学,也可以边做边学。有了基层工作经验,进修时就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将所学融会贯通。笔者认识一位手游公司的领导,他只有大专学历。我们知道,游戏开发涉及编程、建模等颇具技术含量的工作,有些岗位的从业者至少是本科毕业生。笔者这位朋友在大专毕业后,凭着对手游的热爱,自学最新编程软件,从公司基层岗位一路做到了技术主管,再到高层管理者。谈起这段经历,他感慨地说,基层工作让他得到了很大的历练,也给了他很多感悟,让他对每个岗位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都有了进一步认识,这对如今管理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再者,“非专业素质”突出者,同样具备求职竞争力。一个人能否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不仅取决于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取决于态度、习惯与沟通、协调等能力,后者即“非专业素质”,是学生在学校里无法系统学习的,因为目前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都没有这样的育人机制。换而言之,非专业素质的提升与学历无关。在职场上,不同岗位对从业者非专业素质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而言,与人接触越多的岗位对非专业素质要求越高,专业性越强的岗位则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越高。如果求职者在某方面的专业素质并不拔尖,但非专业素质出众,那么适合应聘需要频繁与人接触的岗位,并且在简历上、面试中要有意识、适当地推介自己。 这里,主要介绍4种当前用人单位较为重视的非专业素质—— 1. 沟通能力。它包括倾听、语言等能力。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历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中,毕业三年后的学生普遍认为对就业最重要的能力是语言能力。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表达若不能切中要点,就难以实现有效沟通。有人认为具备语言能力就是会说漂亮话,此言差矣。话说得漂不漂亮并非重点,关键在于能否换位思考并顾及他人感受。因为想在沟通中打动对方,不能靠煽情,而要靠共情。 2. 积极主动的态度。都说课前预习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那些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往往学得更好,这正是预习带来的益处,工作亦然。职场上,人们更愿意与积极主动之人合作,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工作的推动,也能促进团队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 3. 执行力。在笔者看来,执行力的初级阶段是言出必行,中级阶段是使命必达,高级阶段是超出他人期望。 4. 抗挫能力。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难免碰到挫折。但在经历人生低谷时能否控制好情绪、能否在逆境中奋起,非常重要。职场上,有句话说得好:“真正考验牌技的,不是握着好牌时怎么打,而是如何把一副烂牌打好。”其实,不管握着好牌还是烂牌,我们都要认真打好每一张牌。学历高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俗话说“没有雨伞,才会努力奔跑”,起点低的人若有危机感、肯努力、能抗压,更易进步。 (文:孙炯,高级职业指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