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校园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说文解字”进课堂,这所小学学起了象形文字

记者 陈思焙 由受访学校供图

“暴”、“曝”、“瀑”该怎么区分?为什么“鹊桥相会”是用“鹊”而不是“雀”?对于小学学龄段的同学们来说,学习识字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在上海筑桥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把“说文解字”搬进了课堂,引入象形文字、借助神话故事,甚至还和学校的特色食育课程结合起来,做起了跨界融合,让识字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

记者 陈思焙 由受访学校供图

深入浅出 用象形文字读懂汉字

“‘暴’字的象形文字长这个样子,谁来告诉我,它的各部分分别是什么字?”三年级的周子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暴”的象形字之后,向同学们发问。

中间的一双“手”和下面的“米”在之前的课上学习过,同学们很快就回答上来。“上面的‘日’大家都认识,这个图看起来是不是——太阳散发光芒?”周老师给同学们解释道,“通过双手不断翻晒稻子,可以防止大米受潮,还可以给稻子去皮,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呈现的就是这个场景。”经过周老师的一番解释,“暴”字似乎从二维、空洞、无意义的符号,瞬间变成了一幅三维立体画。

“暴”字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拆解为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属于图画文字。周老师说,通过拆解和组合,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个字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强烈的阳光才能更好地晒米,‘暴’字的本意是过分的、强烈的。”

融合探索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字”

在筑桥实验小学,汉字学习既可以是课堂上与老师一起头脑风暴的奇幻之旅,也可以是和小伙伴一起探索的发现之旅。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学校还开展了许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字。

在一年级的《教民稼穑》课文中,“甲、氏、屯、才、生、耑”这几个汉字,都是对应种子生长过程创造出来的,于是各科老师跨界合作,开设了一门“语文+食育+科学”的融合课程。

汉字文化课上,同学们了解了有关植物生长各个阶段的知识,认识了代表各个阶段植物生长的基本汉字;语文阅读课和科学课上,同学们通过阅读的方式进一步找到豆子的种植方法;最后在食育课上,同学们在芒种节气种下豆子,并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

在这样的跨学科活动中,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活实践中,不仅认识了代表植物不同成长阶段的字,收获了植物知识和种植方法,还锻炼了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