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丁一凡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好医生。 原因,只模模糊糊地记得,小时候谁跟我说过,我的手比较巧,比较有耐心,而且还比较细致,有成为一个好医生的良好潜质。 那个时候的理想,单纯,却也并非不切实际。 好像是初中开始,只要是和医学有关的学科,我总是比别人听得更认真;只要是和医学有关的文章,我总是比别人读得更仔细;只要是和医学有关的问题,我总是表现得比别人更积极…… 当时的我,为成为一个好医生,怀着的是多么纯真的愿望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所接触到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多:“中国每年培养了470万医学生,为什么只有85万走进了医院?”“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种种舆论,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在中国,不要当医生。 每年有多少有志青年,怀揣着当初最纯真的那个“治病救人”的理想,面对眼前的万丈深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无论前途多么暗淡,都永不回头地向前? 有。我会是其中之一。 然而,光有理想,光有志气,光有一颗治病救人的心,一定是不够的。 医学院“年年如高考”的传言,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于是:复习到炸裂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诊断学、内科学、中医、药理、寄生虫…… 我的记忆力并不算好,只是学习力稍微强一点儿。四年下来能堆两米多高的课本,一页纸还这么薄…… “如果你真的热爱医学,那就来吧。”可以说,这句话,就足以吓退一大半意志不够坚定的人了。 学医这么苦,回报周期又长,那么医生的名声为什么会那么差? 不从什么国民素质的方面去考虑,客观地看待医患关系问题,即使未来我也要投身这个行业,我不得不说,现在,真是医生这个行业最低潮的时候。 那么,在我还未正式投身这个行业之前,我身为一个普通民众,能做什么? 陆晨曦,《外科风云》中这个专业素质过硬、医德高尚,一心只为病人健康着想,却不爱出论文的好医生,明确了我的努力目标。 我的记忆力不算强,但只要我还能学,就会努力用已有的和最新的医学知识,来填充自己的不足和空缺,把漏诊、误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尽可能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我的手也不算是最灵巧的,但只要我拿起了手术刀,就会努力把手术做到最好(恕我专业知识浅薄,不能用更准确的术语来描述这一过程); 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不足,但只要我穿着白大褂一天,就一定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病人,向他们隐瞒任何可能会影响判断的情况; 我,还只是一个高中生,医学院的大门,半只脚都还没踏进,但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我能够坚守这一份信念,这一份执着,从我做起,从每一个新生代的“领军医生”做起,总有一天,医生将不再为人谩骂,医患关系将不再是个社会热点,医生们也将会将自己的全部放在每一个病人,而不是什么论文数量、职称评选上。只有这样,医生这个行业,才算是真正迎来了黎明。 点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儿时的梦想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作者从儿时的理想“是做一个好医生”写起,没有豪言壮语,却显得那么朴素单纯。作者坚守着、观察着、思考着现实生活里医生的生存境遇,真切地描述着、叙说着种种反对质疑声。文章最后以乐观和明朗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他对未来社会医生职业境况的美好想象,令人动容,颇感振奋。 点评教师: 孙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