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莲学校高级教师 许织云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不管是考场作文,还是日常练笔的写作,都要富有真情实感,所写的内容如果能够打动作者自己,也一定可以引发读者的心理共鸣,成为交流的知音。 一、技法讲解 在实际写作中,如何做到“情文并茂”,让你的文章能够引发读者的感情进而达到心音共鸣呢? 1.真人真事 之所以要选择真人真事作为写作素材,是因为这是作者的切身体验,其中蕴涵着对人与事的真切、浓厚和强烈的爱与憎的思想感情。如《我与地坛》、《背影》等文章所记述的人与事,容易唤醒读者相关的体验、经历与记忆,因而,也就具有非常震撼人心的力量。 2.典型新颖 就是说,所记叙的人与事,是比较特定或特殊情况下出现与发生的,而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常见的,这样,就给读者以新巧之感。 3.注重细节 在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中,必要、传神、生动和精致的细节描写,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方面的实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如《变色龙》中警官穿大衣与脱大衣的细节描写,对突显与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具有不可替代与或缺的作用。 4.语言出彩 即人物的语言要有符合年龄、学识、身份、职业等特点,或语言朴实而不失哲思,或语言风趣诙谐而让人难忘,或语言简明扼要而辞约义丰……总之,语言是思想的依托,是人物塑造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章的语言需要富有出彩的特色。从《项链》、《林黛玉进贾府》等名篇中即可有深入的感受与体现。 5.主题深刻 即通过人与事的叙写,表现一个人们高度关注的环保、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较为重大的主题。这也是文章能够打动人心,赢得青睐,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毕竟,衡量一篇文章的价值所在,还是中心思想的积极、向上,能够给人以深刻与启迪。 二、名家美文 母亲的心 丁立梅 那不过是一堆自家晒的霉干菜,自家风干的香肠,还有地里长的花生和蚕豆,晒干的萝卜丝和红薯片…… 她努力把这东西搬放到邮局柜台上,一边小心翼翼地寻问,寄这些到国外,要几天才能收到? 这是六月天,外面太阳炎炎,听得见暑气在风中“滋滋”开拆的声音。她赶了不少路,额上的皱纹里,渗着密密的汗珠,皮肤黝黑里泛出一层红来,像新翻开的泥土,质朴着。 这天,到邮局办事的人,特别多。寄快件的,寄包裹的,寄挂号的,一片繁忙。她的问话,很快被淹在一片嘈杂里。她并不气馁,过一会便小心地问上一句,寄这些到国外,要多少天才收到? 当她得知最快的是航空邮寄,三五天就能收到,但邮寄费用贵。她站着想了会,而后决定,航空邮寄。有好心的人,看看她寄的东西,说,你划不来的,你寄的这些东西,不值钱,你的邮费,能买好几大堆这样的东西呢。 她冲说话的人笑,说,我儿在国外,想吃呢,却被告之,花生、蚕豆之类的,不可以国际邮寄。她当即愣在那儿,手足无措。她先是请求邮局的工作人员通融一下,就寄这一回,她说。邮局的工作人员跟她解释,不是我们不通融啊,是有规定啊,国际包裹中,这些属违禁品。 她“哦”了声,一下子没了主张,站在那儿,眼望着她那堆土产品出神,低声喃喃,我儿喜欢吃呢,这可怎么办? 有人建议她,给他寄钱去,让他买别的东西吃。又或者,你儿那边有花生蚕豆卖也说不定。 她笑笑,摇头。突然想起什么来,问邮局的工作人员,花生糖可以寄吗?里边答,这个倒可以,只要包装好了。她兴奋起来,那么,五香蚕豆也可以寄了?我会包装得好好的,不会坏掉的。里边的人显然没碰到过寄五香蚕豆的,他们想一想,模糊着答,真空包装的,可以罢。 这样的答复,很是鼓舞她,她连声说谢谢,仿佛别人帮了她很大的忙。她把摊在柜台上的东西,一一收拾好,重新装到蛇皮袋里,背在肩上。她有些歉疚地冲柜台里的人点头,麻烦你们了,我今天不寄了,等我回家做好花生糖和五香蚕豆,明天再来寄。 她走了,笑着。烈日照在她身上,蛇皮袋扛在她肩上。大街上,人来人往,没有人会留意到,那儿,正走着一个普通的母亲,她用肩扛着,一颗做母亲的心。 赏析:描写细腻。如对母亲神态的刻画,对邮期不厌其烦的询问等,都贴切、传神,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以情动人。当母亲得知航空邮寄速度快而寄费贵的时候,母亲毅然决然地决定要照此办理,为的是儿子能够早点吃到家乡的土特产。这其实就代表着母亲对身在国外孩子的关爱之情。 与此同时,为了儿子,母亲想方设法地把所寄物品按照邮寄要求进行“改头换面”,由此,读者分明能够感受得到“可怜天下父母心”实实在在的内涵与体现。 蕴涵隽永。文章的末句,画龙点睛,以要言不烦的议论句,将所有母亲对子女的爱心做了简洁的概括,意味绵长,耐人寻味。 三、学生习作 肩膀 一考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住。”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大碗米饭,而且没让她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您的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努力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哪天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故作惊喜地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刻苦努力,用功学习,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只信封上。 显而易见,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如果没有她一次次对儿子的表扬,没有一次次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没有一次次给儿子信念,那么结果只能是儿子承受无言而痛苦的失败。 可见,信念是人生的肩膀。这肩膀能够擎起人生的大树,在枝繁叶茂间,我们发现了肩膀创造的奇迹。 点评: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位充满教育大智慧的母亲形象。 叙事简明,波澜起伏。情节的发展,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出构思的巧妙与匠心。 形象鲜明,与众不同。得益于作者语言描述的精准与细腻,一个在教育后进生方面睿智、独特、鼓励、正向的母亲形象,立体、丰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充满了正能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