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讲坛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课堂离生活更近一点

——《藏羚羊跪拜》教学案例

上海市光新学校 曹丹

一、案例背景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颖的科技也悄然光临至每位师生的身边,与学生为伍,与教学相融。我校也搭建了智慧教室。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了语文学科特点,设计了《藏羚羊跪拜》一课,思考在此背景下如何让课堂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课中,使用的教室全面覆盖Wi-Fi,并配有两台SEEWO一体机触屏电脑。教师将配备一台平板电脑作为教师端,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作为学生端。以上所有设备全部搭载智慧教室系统平台,教师端可远程操控所有设备。

在课堂中将会运用纬创智慧教室系统平台的以下几个功能:

屏幕互动功能。教师可选择任意学生展示、分享他的平板电脑屏幕。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及时地在课堂中呈现。

随堂测评功能。由教师当堂给学生分发试题,试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选择题、主观题、抢答题等。教师端可看见所有学生的答案,并可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并让所有师生可见。学生也可在平台上浏览并点评他人的答案。

二、案例描述

在课前,学生已经通过预习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所以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发放一道选择题给学生:

读完文章,你会原谅老猎人枪杀藏羚羊的行为吗?  

A.原谅  B.不原谅

在学生提交答案后,统计结果并请双方简单陈述他们选择的理由。

接着出示下一环节:

试着扮演不同角色,可以选择警察,在文中找到他的犯罪证据,起诉老猎人;可以选择律师,为老猎人做出无罪辩护。让学生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老猎人这个人物形象。请学生小组讨论。30秒后组长汇报结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激烈的讨论后,当组长站起汇报结果,四组同学却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律师。面对他们的结果,就由我来扮演警察。学生们花费2分钟在文中自主圈画。在我巡视学生圈画过程中,发现学生总是关注句子,只有少部分学生将句子中关键字词圈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屏幕互动功能,将一位学生的屏幕分享到大屏幕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交流圈画词语的理由。提示学生关注主要人物的动作等关键词语。在经过学生示范和教师引导后,学生的圈画内容变得准确并具体。

小组讨论后,组长起立汇报结果。他们抓住主人公的动作和日常的行为,分析行为背后原因所在。他们认为老猎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则持相反意见。学生和我以文章为依据,理解“油光闪亮”、“沉甸甸”、“救济”、“含泪”等词语的含义,在争论中达到初步的共识——“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接着,在“律师”和“警察”的不断辩论下,他们抓住老猎人的行为,如“颤抖”、“叫出了声”等词语,分析老猎人的内心。感受老猎人他的罪恶感从萌生到爆发,了解他对“慈善”的认识从残破到完整。明白了老猎人他最终了解众生平等,生命都应该被尊重的真谛。

到这里,我回到教师的身份,归纳总结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并出示了选择题,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老猎人呢?他希望通过老猎人告诉我们什么?

选择题: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老猎人这个人物?

A.作者通过塑造老猎人这一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B.作者通过塑造老猎人这一人物形象,告诉我们藏羚羊也是有母爱的,我们要保护藏羚羊。

C.作者通过塑造老猎人这一人物形象,告诉我们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母爱,有灵性的,它们和我们是平等的。

D.作者通过塑造老猎人这一人物形象,告诉我们老猎人被藏羚羊饱含母爱的一跪感动了,最后放下了猎枪,他其实是一个好人。

学生上传答案并经过简单分析后,我引导学生,C选项是文章的中心主旨。而中心主旨是作者写作的意义和目的。我们能够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确立文章的中心主旨,并让学生提出问题: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人物情感,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

学生思考后,用词语或短语的形式书写答案,上传至平台分享。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小部分学生直接写出了“颤抖”、“吃惊”等文中具体描写老猎人的词语,还有学生则写下“中心句”、“标题”等。我将学生的答案通过系统平台整理归类,展示给所有学生。点评学生不完整的答案,运用系统平台的白板功能在一旁批注,提醒学生要将答案写得更为具体。

最后我出示了作业:让学生试着做一名“记者”,挑选文章最打动他们的一点,由此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报道,结束他们对此课的学习。

三、案例反思

1.共享学生信息,让师生的距离更近一点

在这堂课中,我应用纬创教学平台,分析学生的答题结果,分享学生的平板屏幕。在学生以往的学习中,总使用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很难兼顾每一位学生,做到面面俱到,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但是通过教学平台,我能够及时收集所有学生的信息,清楚地知道所有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事实学情,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最后的主观题,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我则能通过平台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不完整的答案进行批注,让学生的回答在我的分析引导下变得具体与完整。通过教学平台,我能够搜集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在这里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点对点的局限,真正变为了点对面。教师随时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将其加工,做一个课堂上的领航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

在课堂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好,不再让传统的课件思维束缚教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堂课中,我通过设备共享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此环境下进行信息交互,看到学生在平时是怎么样的来阅读、学习和理解的,让教师离学生的思维更近一点,离学生的生活更近一点。

2.激发学生思辨,让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更近一点

课堂的焦点不再是侧重于信息的传播,而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概念和扩展更深层次的思维。我通过“警察”与“律师”两个角色,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虽然课堂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但是本质还是借助文本的语言材料,训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当我扮演的“警察”和学生有不同看法的时候,学生都能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依托文本内容,来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此,他们不仅带着探究文本的思维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更带着批判的思维审视我的观点,能够分辨出我的话哪些是不对的,是可以反驳的。在这里,锻炼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帮助学生锻炼了用文字阐述观点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依托这个辩论情景,让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思维,学会甄别、挑选信息。

新技术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如何将新技术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让课堂更丰富多彩,让学生思维更活跃,这是我们需要一直思考的课题。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