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科辅导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科类现代文阅读理解密码破译

高考语文解题技法与训练(一)

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一)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词语的类型

第一,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相关联的词语。

也就是说,这样的词语,与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某些段落的主要内容密不可分。如不能正确理解这样的词语,就会对全文或某些段落的内容正确理解有重要影响。如2016年上海高考第一题对“现身说法”的理解,考查的就是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第二,概括力强的词语。

主要是指选文中,有些词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对表现事物之间的差异,或是思想感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具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的词语。

如以前高考考过的“年轮”这个词语,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在理解的时候,就要把引申义写出来。

②理解的方法

第一,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因为“词不离句”,这是约定俗成的法则。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单位与成分。

第二,联系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即句与句之间的意思是相互衔接的,更主要的,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的内容。

第三,联系相关内容的思路。

因为,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如果只根据本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足以准确地判断它的意思,这就决定了对它的理解要联系相关文字的思路来完成。

③注意的问题

理解词语,首要应注意的问题是抛开语境,望文生义。具体来说:

第一,关注相同词语的言外之意。

就是说,有些词语的本义是明确的、固定的、单一的,但作者常常会赋予新的含义。如“标志”一词,有漂亮的意思,但有时候却用作反语,在理解时就应加以留心。

第二,关注不同词语的相同意义。

有些词语与词典意义完全不同,然而,作者为了追求语言的活泼、变化,有时会赋予不同词语以相同的含义。

第三,关注非词语题所涉及的词语。

文章中的有些词语,命题并不是放在词语解释题中考的,而是其他试题涉及的,对此,也应关注。

2.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这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的考查点。

①句子的类型

考查的句子,一般包括这样几类:

第一,就文章的内容而言,中心句、首括句等是考查的句子。

在社科类的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指说明性的)中,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一般都属这类句子。

第二,就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考查的句子。

第三,从表达上说,富有哲理的句子是考查的句子。

②理解的方法

常用、有效和主要的有这样几种:第一,以句中的核心词语为突破。

因有的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了,整句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可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突破。

如开头句,具有扣题、总领的作用;中间的句子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句子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等作用。

第三,可从分析其表达意图突破。

主要指具有特色、哲理的句子,如反复句、感叹句、反问句等。

③注意的问题第一,不可臆测。

也就是说,理解句义,要结合上下文,不能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的文章。

第二,发散理解。

即有些句子,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才会正确。

(二)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概念的界定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

善于把握概念的适用范围、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轻重程度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设题一般为客观选择,考查科学术语或说明对象的内容特征。

2.概念的类别

社科类文章阅读中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学术概念:大多是文章主要说明或论证的对象。要把握概念的本质内容,找出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的区别,对照辨析。

②指代的内容:词语指代有两种形式:指示或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词语的指代内容可能是词或句子、语段。指示代词含义的理解,可从上文或下文中寻找,代入所在句子,分析、推断。

③多义词:词语的意义在上下文中体现,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把握上下文的内容,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根据语境分析、推断。

3.常见的问题

①无中生有:即文章中本无此意,却在设计的问题或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

②曲解文意:故意对原文语句作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

③改变范围:设计问题或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或夸大其词,故意夸大某方面的内容,如对优点、作用、前景的评价;或故意缩小,人为地对某些内容往小处说。

④颠倒错位:命题者把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颠倒顺序后造成的错误,如时间顺序、原因和结果、条件和结果、主要和次要矛盾颠倒等等。

⑤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范围大小、程度轻重、频率高低的词语。

⑥张冠李戴:将本属于甲事物的特性、用途等迁移到乙事物,让人产生错觉。

(三)理解图表,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

1.概念的界定

图文转换,是指把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考生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2.设题的特点

该类题型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

该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似乎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3.基本的类型

①从所供材料角度分:

表格-文字转换题、图案-文字转换题、漫画-文字转换题。

②从思考角度分为:

直接表述图表信息、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两种。③从答题所用语言表达方式分: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概述类。

4.应对的策略

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