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法制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0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脑病毒的原型:磁芯大战

导语: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重。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同学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为此,《中职周刊》开设“网络安全”专栏,和同学们一起了解网络病毒的起源、解读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等,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1946年2月,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它身高15米长,9米宽(半间教室),体重30吨(6只大象)。

1949年,计算机理论奠基人翰·冯·诺依曼在他的论文《自我繁衍的自动机理论》中勾勒出了病毒的蓝图。当时,绝大部分的电脑专家还不太相信这种会自我繁殖的程序,然而短短十年之后,磁芯大战在贝尔实验室中诞生。

1959年,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Robert Morris Sr(老莫里斯)、Victor Vyssotsky和Dennis Ritchie)设计了一个电脑游戏,让几个程序之间相互对战,每个程序都试图破坏其他程序,生存到最后的程序即为胜者。这就是著名的“磁芯大战”游戏,其中程序模型被认为是后世电脑病毒的原型。

用于磁芯大战的游戏有多种,例如有个叫“爬行者”的程序(Creeper),每一次执行都会自动生成一个副本,很快电脑中原有资料就会被这些爬行者侵蚀掉;“侏儒”(Dwarf)程序在记忆系统中行进,每到第五个“地址”(address)便把那里所储存的东西变为零,这会使原本的程序受到严重破坏。

最奇特的就是一个叫“印普”的战争程序了,它只有一行指令,那就是“MOV 0,1”,其中MOV是“Move”的简写,即移动的意思。它把身处的地址中所载的“0”写(移)到下一个地址中,当“印普”展开行动之后,电脑中原有的每一行指令都被改为“MOV 0,1”,换句话说,荧光屏上留下一大堆“MOV 0,1”。

当时,电脑都没有连线,是互相独立的,因此病毒瘟疫很难传播。如果有某部电脑受到“感染”,失去控制,工作人员只需把它关掉便可。但是当电脑连线逐渐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之后,一个或自我复制的病毒程序便很可能带来无穷的祸害了。

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形象地再现了“磁芯大战”的部分原理,如两个程序在虚拟世界里相互厮杀、复制自己是为了不被对方杀死。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