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院校展示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理工大学

    注:1、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2、科目代码含义:1-思想政治、2-历史、3-地理、4-物理、5-化学、6-生命科学、999-科目不限,各科目之间无优先关系。

上海理工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6年7月, 学校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

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百年薪火相传,独树一帜的优秀办学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9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700余人,研究生7200余人;设有18个学院、2个教学部(系),44个研究院(所),26个研究中心;有5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在学科建设平台方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以及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在人才培养平台方面,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及省部级平台51个;在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拥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及省部级科研平台21个。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67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4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00余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8人(含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0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6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其他以及各类省部级优秀人才82人。

学校围绕“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致力于培养学生有思想的头脑、国际化的眼光,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上海市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点单位。2016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近三年,学生先后获得了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冠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金奖等国内外1000余项赛事的奖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2篇。学校在国内率先开设创业实验班和创业管理第二专业,同时,作为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首批四家受理点之一,累计培育130余个项目,成活率近85%;2013年在国内首个以纯本土专业通过德国工科专业权威认证ASIIN认证,2015年又新增两个通过ASIIN认证的纯本土专业,截至目前为止共有7个专业通过ASIIN国际认证。

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建有中英国际和中德国际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大力引入国际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与英国精密测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共建“中德环境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中心”,与美国Keysight公司共建“上海理工大学—Keysight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共建“超网络研究(中国)中心”。

在“做精品本科、争一流学科、创百强大业”的办学目标引领下,上海理工大学围绕建设引领产业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大学的共同理想,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着力实现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事业发展动力三方面的突破,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和全国工程教育示范高校。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邮政编码:200093

招办电话:021-55270799

招办网址:http://zhaoban.usst.edu.cn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