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5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用科技点亮创新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发展三大看点

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美好蓝图渐行渐近,一条由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连接成的“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也缓缓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看点一:科技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为沿线国家培养了上万名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并在沿线国家广泛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与沿线国家共建了一批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科技园区合作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张国际名片;建设了面向东盟、南亚、中亚、阿拉伯国家、中东欧等地区和国家的一系列区域和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及创新合作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已初步形成……

科技部专门组织研究制定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在与相关沿线国家已有合作基础上,中国政府将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四方面启动具体行动,应对沿线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沿线国家共享创新驱动发展经验,带动沿线国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看点二:先进科技连接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

C919试飞、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航母下水、量子计算机问世……科技部副部长黄卫介绍,2016年,我国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支出达到154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1%;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407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与158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1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

看点三:培养科技人才 筑梦创新未来

秉承“互学互鉴”的丝绸之路精神,通过打好科技“特色牌”,配合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一批互知互信的科技人才。

接下来我国将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科技组织人员等科技人力资源,针对重点科技领域,加强与沿线国家科技界之间的广泛交流与互动,鼓励和支持沿线国家来华开展创新创业合作和交流。

5年内吸引2500人次沿线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沿线国家科技和管理人员5000人次,青少年科普交流达到1000人次,援建若干流动科技馆,推出一批科普展,与沿线国家的民间科技组织共建区域合作组织20个……一系列切实举措,无疑将大幅提高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文交流的规模和质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

“‘一带一路’的创新之树正在成长。”黄卫表示,互联网时代,各国青年在此汇聚一堂,共同打造创业空间、创新工场,必将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

(来源:新华社)

【延伸】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