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学科辅导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5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例题】【例题】【例题】【例题】【例题】

一语中的,泾渭分明

——古诗词观点品评鉴赏题解答技法

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观点品评,是读懂诗词主旨、中心的要求、体现和表征。在一首诗词中,作者总会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意图与观点,读者对此应该借助文字,领悟作品精神实质之所在。

就古代诗词观点的品评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内容主题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的评价、背景现实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高考中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起来进行。

总之,要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做到知人论世,即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家世、经历、学养、才能、理想、追求等方面加以全面了解,这对正确品评观点至关重要。

(一)真题再现

题竹石牧牛  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释]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某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二)设题形式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或理由。

(三)答题流程

首先,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其次,阅读诗词和某人的具体评价。

再次,针对诗作,仔细研读,并梳理和概括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最后,结合原诗句,具体阐述你所持观点的理由和根据。

(四)答题范式

表明观点后再具体阐释缘由。具体如下:

第一种观点,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品评)。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品评)。

【例题】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中

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有诗评家认为此诗之精妙,体现在后两句,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作简要品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释】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3—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这一评价恰当吗?请说说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③,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②平山堂: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年间所建,址在今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③兰台公子: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其《风赋》中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语。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评价这首词“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请指出这句评语中的“超旷”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对这首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看法,见仁见智,有人说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也有人说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是如何看待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同意。诗的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耐人寻味。

2.恰当。因为: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3.首先,这首词写景意境开阔高远,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第二,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格调豪迈雄健。尤其是结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和豁达豪迈的情怀,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第三,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纵横捭阖的特点。

4.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