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东方少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课堂搬进电影博物馆

学配音、学导戏,玩得开心更学得入神

记者 曹莹 摄影报道

日前,上海电影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学员——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同学们有的学配音,有的学拟音,有的学导演,玩得不亦乐乎。原来,这是浦东新区影视教育的现场教学活动。浦东新区今年被国家教育部定位为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实验区。当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一行,饶有兴趣地观摩了小朋友们这堂生动的影视教育课。

记者 曹莹 摄影报道 

边学边玩兴致高

三楼的配音室里,五年级3组的同学正在给《功夫熊猫》里的大宝配音,一声声几可乱真的大宝吃师傅拳头时的惨叫声让同学们乐得前俯后仰;隔壁房间里另一组同学在镜头前模仿蝙蝠侠叉腰仰头,传感器把同学们的动作捕捉出来,与屏幕里的背景合成为电影画面,突然画风一转,蝙蝠侠学起了孙悟空抓耳挠腮,又引来一阵哄堂大笑;更有同学现场拜师动画片导演,团团围坐在导演叔叔身边,认真做着笔记,学习怎么导演一部动画片。

在“影视制作探究”课程教育区,学生们和师长们在电影道具、拟音区域、剪辑区域一起体验;在“影视体验”互动区,语言跳跃、配音展区、光影长河等不同活动区让大人小孩一起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而小记者社团的孩子们正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他们手拿一张张任务卡,认真地探寻着答案;还有写生社团同学们的主题写生活动、“卡通形象”设计活动……

“阿拉”配音新频道

像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这样在学生中进行影视教育的学校在浦东还有很多。当天,参加观摩课的还有来自浦东莲溪小学的王槿老师。莲溪小学也是一所在影视教育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学校。

据王老师介绍,“影视配音”活动是该校“影视文化教育”的特色项目。以“‘阿拉上海人’影视配音”为载体,融入上海少年喜闻乐见的沪语特色,运用形象生动的影视手段,通过模仿、改编、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走进经典国产影片。

王老师向记者透露,在莲溪小学每周一的社团课上,孩子们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单声道课堂”、“咿咿呀呀课堂”、“栀子花课堂”课程中,通过影视配音活动,孩子们的内心感悟自觉流露,也培养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对艺术也充满了向往。

一位平时性格文静、说话甜糯的同学,在《小兵张嘎》配音活动中,挑战反串性格刚强的小英雄嘎子哥成功。也有同学将《夜莺》中的经典对话片段,改编成了“拜寿”对白,活动中百岁老人们听了开怀大笑。每次活动结束,孩子们还会实时爆发出许多金点子,几年来,影视配音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受到了街镇的一致好评,特别在每一次的社区共建活动中,孩子们的配音作品,深受社区老年人的欢迎。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