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封面

下一版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生活周刊致读者

1925年,一个青年,以“傻子的勇敢”,藉十几个笔名奋笔疾书,缔造了以“生活”精神荡涤乱世的《生活》周刊,并由此起步,开启了一位杰出新闻斗士的峥嵘岁月,耀亮了中国近代新闻史最初的光华。这个人名叫邹韬奋——这个胸怀慷慨之气的年轻人心里,住着一个“少年”。

1985年,几个青年,以新闻人的敏感与热情,获得韬奋夫人沈粹缜先生首肯,承继韬奋衣钵,于历史断裂处重生《生活周刊》,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份生活类周刊,从同样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份青年报纸的青年报社启航。“真诚地为生活着的人们服务”的韬奋精神于此发扬,蔚为一代风潮——这几个摩拳擦掌的年轻人心里,住着一个“少年”。

33年以降,一批又一批青年,活跃在《生活周刊》台前幕后,浸润青春,砥砺浮沉。从“大特写”的“现代冲击波”到“有型有趣有态度的生活美学”,从人间烟火到知性风骨,从一百零一种折射时代之光的“理想生活”到一千零一个耐人寻味的生活“英雄”,从生活方式全媒体矩阵到文创互动体验平台,我们呈现价值,我们发现美好——这一批批转动时代魔方的年轻人心里,都曾经住着一个“少年”。

这个“少年”,是韬奋先生所仰慕的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里心怀家国理想的那个少年,是纵然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的那个少年,是时代跌宕辗转而赤子之心不灭的那个少年,是懂得觉醒与迭代、懂得告别与新生的那个少年。

所以,在纸媒介质固然消逝、内容价值仍待深掘的今天,把历史还给历史,把尘埃还给尘埃,但让我们把“少年”还给“未来”,还给移动互联时代媒体变局的风起云涌。感谢一代又一代读者,作为独立刊号的生活周刊今天谢幕,作为价值品牌的生活周刊明日续航。

2019年,生活周刊将转场青年报周日刊,将深植网络新媒介端,汇入青年报社融媒体改革的青春之歌,收五指为一拳,为青年立心,为时代赋形。一如沈粹缜先生当年在《生活周刊》创刊第一期朴素、恳切的题词:“热爱青年──办好青年报《生活周刊》”。从终点回到起点,风帆易航,而少年仍是那个少年。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