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当我们习以为常地说“剩女”的时候,它无声地给了我们善意的嘲讽。 每年的万人相亲会,都会引发一场关于恋爱婚姻各种观念、观点的舆论风暴,每次免不了的话题,就是关于剩女。那些高学历、高收入的单身女性会不幸躺枪,成为剩女问题的焦点。说来说去,大家渐渐觉得,“剩”,主要来自女性的一种焦虑。满眼的公众人物,似乎也印证了这种想法。比如,资深美女林志玲,嚷嚷着要结婚很久了,至今关于她的男友还只是传说。比如周迅,虽然恋爱不断,却像中国足球,怎么也踢不进临门一脚。 舆论很厉害,观念更厉害,一致认为了,就人人信以为真。结果就是,男生们觉得不着急。所以,每届万人相亲大会,主办方都绞尽脑汁地组织男性参与,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动员那些男性员工为主的企业组团参加,结果就有了宝钢专区、航天专区等让未来丈母娘们眼前一亮的寻爱角落。 剩女真的是被剩下的唯一吗?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学研究机构要好好感谢万人相亲大会的主办方,他们很有心地将历届数据保留下来,并且认真地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呢?好故事的结局一定是出乎读者意料的。 无论是《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也好,还是《致青春》也好,这些来自于作者自己的情感经历告诉我们,懵懂岁月的初恋是不分男女的,刚刚探头到成人世界的孩子们,第一件迫切的事就是恋爱。因此,在最不着急相亲的岁月,男孩女孩来参加相亲会的人数是差不多的。因着对爱情的憧憬,对相亲这种陌生场景的好奇,他们走进相亲大会现场,东张西望,就像金庸小说里的人物走进秘境,什么都是新鲜的。 然后,男孩们说,我又不会被剩下。从25岁到32岁, 真正需要寻觅另一半的时候,男孩们开始缺席,他们并不将相亲当作自己当下的人生大事。万人相亲大会里,这一年龄段的男生要比女生少了20%以上,要知道,这还是主办方努力后的结果哦!要了解这一时期男生对恋爱的心态,建议可以看一下小镇青年偶像剧《前任》,那里面的男生个个作,明明有着对爱情的期待,却偏要摆出无所谓的腔调,给别人看一副“我怎么会被她一棵树吊死”的嘴脸,以各种放浪形骸的表演,来展示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当然,在旁人眼里,这样的表演除了不成熟,基本上不会有歧义。 相比之下,女孩似乎更成熟一些,她们对婚姻有着务实的态度,因此,各种相亲活动她们大多不拒绝,所以,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怕剩下,所以急,而怕的原因,是因为有着太多剩下的。 女孩大踏步往前走,原地踏步的男生还在原地踏步,结局是可以想见的。在36岁到40岁的年龄段,来参加万人相亲会的男性的比例突兀地提高了,比同年龄女性多了超过20%。 啊,原来剩下比较多的是男人! 大数据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当我们习以为常地说“剩女”的时候,它无声地给了我们善意的嘲讽,让我们蒙了一下后恍然大悟:果然,在婚姻恋爱这件事上,40岁前的男人还是幼稚的,所以,“剩女”这个词似乎以后不应该单用,应该和“剩男”组成一个词组,这样的表述会准确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