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遇见,理想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韵复刻 天下也有不散的筵席

【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它是沉淀了中华文明的国家宝藏。 

时至今日,在这个变得越发摩登的世界里,究竟用什么方式能让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美学和生活得以继承?是着相还是入骨,这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说来并不复杂,古人的生活界面,也不过衣食住行,琴棋书画诗酒茶。 

复刻古韵悠悠的传统之美,以什么样的方式更为生动?想来,美食和美衣,恰是最能让人怦然心动的剪影。 

贾府里的日常小品

舌尖上的中国味道,在缭绕的人间烟火气中继续传承。就像琳琅满目的红楼“佳肴”,在一茶一饭、一粥一器间,尽显中国美学的韵味。

吃货闻佳今年出了一本美食书《红楼飨宴》,书中主角就是大观园里的20道美食。“富贵人家吃什么,一直是惹人好奇的事。年少时候读《红楼梦》,一路都是馋。” 

饶有意趣的是,《红楼梦》里,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众多人物的饮食文化及活动。有红楼学者做过统计,120回的《红楼梦》描写到的食品多达186种。包含9个大类,主点心17种,食品38种,饮料23种等等,名目繁多,精妙绝伦。更重要的是,曹公在写这些的时候,总是结合原料产地、烹饪技术、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礼仪制度、历史掌故来说故事……

贾府三代富贵,名门望族。这多少让人产生误会,那个年代最奢侈的一群人,日常就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其实,真正的大户人家大抵不会粗俗如暴发户,他们信奉的饮食哲学是:最值得吃的食物并不是最贵的食材,更多的时间和心思,要花在家常食材上。 

闻佳说,细究起来,曹公写贾府的吃,山珍海味写得少,提及一笔也都是逢年过节。《红楼梦》里的小姐丫鬟们,平日里很少吃奢华的大菜,倒是他们的日常食物,看着都不怎么经意,实际上却十分讲究。譬如早上吃清茶泡饭,宴席上有茄鲞;喝酒有苏州的惠泉酒,下酒菜有糟鹅掌、糟鸭舌;点心盒子里有螃蟹小饺儿、牡丹花样的精致小面果、松子鹅油小花卷…… 

就连下饭的酱菜,在曹公笔下也大有讲头:复杂一些的是野鸡瓜齑,只取野鸡腿上的肉,和江南的小酱瓜炒过,放冷了早上泡饭吃;最简单的也是酱萝卜炸儿,要用脆甜多汁的小萝卜,“炸儿”是形容其脆。 

贾府的食不厌精,更讲究“时鲜”二字。不到时令不吃,而到了时令,就挑产地最好、质量最佳的吃。春天的时候,厨房供应南京时兴吃的芦蒿和枸杞芽儿、胭脂鹅脯;夏天要吃糟鹅掌鸭信、茶泡饭、枣泥山药糕;秋天有螃蟹、水红菱、桂花糕和鸡头米;冬天有烤鹿肉、葱煨海参、豆腐皮包子…… 

时鲜小烩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饮食百科全书”,亦是一本顶尖的绝版食谱。茄鲞,应该是整部《红楼梦》里知名度最高的菜了。主要是因为原著将这一段写得特别精彩,又把菜的做法写得特别详细: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薛姨妈命凤姐儿布了一道菜叫茄鲞,好吃得让她难以置信那是茄子。众人跟她保证“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这才开始诧异起来,向凤姐儿探问:“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了,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刘姥姥听到这里,马上就悟出一篇大道理: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闻佳说,少时看87版红楼,王熙凤一路说茄鲞的做法,声音利落松脆,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放远看,园中绿荫森森,花朵盛放,美人们珠翠绕头,对襟衫子上绣着万福如意,老太太端庄雍容又富贵,与村妪刘姥姥心平气和地聊天:一派美好意象,说不尽的风流华贵,繁复精致。 

贾府三代富贵,白玉为堂金作马。联姻的史、王、薛家,也都是盛极一时的名门望族。贾母出自史家,三百里阿房宫装不下一个史;王家新放九省提督,东海龙王少了白玉床,是要找金陵王家的;薛家巨富,珍珠如土金如铁。作者曹雪芹家里原是江宁织造,在江南为皇帝采办各色食物、日用品,都由运河运至北京。所以他写贾府里寻常吃食,动辄都是新鲜江南特产。 

好一个“茄鲞”

凤姐奉贾母之命,挟了些茄鲞给刘姥姥吃,刘姥姥吃了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味儿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 

——《红楼梦》四十一回 

在大观园,“茄鲞”显然也是一道小菜。 

先说这道菜的名字。茄鲞这个词,大家看到都不认识,可能是曹雪芹造的,但也可能是当时的一种小菜色,因为不那么出名,没有厉害到被各家食谱记载的程度,所以没有流传下来。好在古人命名都有出处。 

鲞,读音同“想”,是指剖开晒干的鱼。山东、江浙、广东乃至广西的渔民,都会把打捞上来的鱼在海边日晒成鱼干。黄鱼鲞、鳗鲞、丁香鱼鲞或者鲩鱼鲞,都是沿海人民从小吃到大的美味。 

鲜鱼晒成鱼干便于保存,随时拿出来切片蒸煮。海鱼自带盐分,日晒蒸发了水分,但鲜味物质浓缩,保留了下来,蒸豆腐、肉饼,或者清蒸,都是既好吃又有营养的下饭菜。但茄鲞与鱼无关。王熙凤只是借用了这个字,说明两点:茄子是干的,茄子吃起来特别鲜。 

王熙凤说的茄鲞,用途是炒完存放,可以随时拿出来成为一道菜。但贾府的大小厨房每天热闹无比,随时都能新鲜热炒,做一大桌子菜,为什么要专门做这种菜吃? 

邓云乡在《红楼风俗名物谭》中说,他觉得茄鲞应该是古人行于路途中所食用的“路菜”,特点是香而多油、稍咸、不腻、没有汁水。此菜之所以成为“鲞”,是因为它像鱼鲞一样,可以久存。曹家久任织造职,为皇家在江南采办生活用品,常在运河上往返于江南和北京两地,这时就需要用到“路菜”。有特别好吃的菜留下来,也可以成为大观园家宴上的一道名菜。 

吃食的小韵味

宝玉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知道是(给)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放在那里。后来李奶奶(宝玉乳母)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了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红楼梦》第八回 

南方人称为“豆腐衣”,北方人称为“油豆皮”。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拿它做很好吃的菜。宁波菜里有腐皮包黄鱼,川菜里有腐皮虾仁,杭州名菜“干炸响铃”是用豆腐皮做的,潮汕地区会用卤水去卤腐皮……至于《红楼梦》里的豆腐皮包子,是一种新手也能做成功的包子。

另记,史湘云没搬来贾府长住前,袭人按宝玉吩咐给湘云送盒吃的,不过简单两个小食盒:新鲜的红菱和鸡头,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红菱,也叫水红菱,是太湖特产,产自苏州东郊的尤其出名,唐代时就遍植红菱,有“苏州红”的美名。红菱个头小,每年立秋采收,外皮红色,壳软薄而水分多,肉质细嫩,味道甜美,适合生食。

鸡头,其实是鸡头米,苏州“水八仙”之一,以葑门外南塘产的最讲究,有“南塘鸡头大塘藕”之说。学名芡实,为了和北芡区分,国内称苏芡或南芡。 从湖塘里捞起的果实又圆又大,带个尖角,像鸡头。剥开来,里面是一粒粒带皮的芡实,再去皮,才得到鸡头米,品相完整大粒的叫“大丹”。鸡头米长相如莲子,新鲜剥着吃起来嫩嫩的,有弹性,带着一种特殊的香气。苏州人把它当作应季鲜果吃,也可以拿来在沸水里焯,捞出放进小碗,加冰糖水,洒干桂花,就是很新鲜可口的小食。

一个小食盒,只淡淡说一句红菱和鸡头,不过几个字,背后就带了特定的产地、时令、历史传承和食用方式。

中国的语言表达始终讲究含蓄和留白,不懂的人听了并不在意,但懂的人自然赞叹,知道这是“早秋苏州四角水红菱直送北京”,所以名贵。

说起来,“时鲜”二字,不过是吃点儿蔬菜、水果和用当季果实制作而成的小糕点。在红楼里,“时鲜”背后代表的富贵之极,也许物产丰富的江南人民不一定能理解。但对于当时的北方来说,却是奢侈已极。 连晋人曹摅写天下巨富石崇,也不过一句“肴则时鲜”。

 

 

生活周刊